话说这苏州的拙政园,人们便会想起江南的四大才子、写名著《红楼梦》的曹雪芹,忠王李秀成等一些名人。因为他们都在拙政园里居住过。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是中国四大园林之首,占地5·2公顷。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移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有浓郁的水乡特色,体现了明代园林的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
进入园林,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兰雪堂,唐朝李白有诗“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即取此诗意而得名,堂内乃置拙政园的全景图。
兰雪堂北即是天泉亭,亭子的名字因亭中的天泉井而得。据说,此井为上天所赐,水质干甜,终年不涸,只要朝井里看一眼,就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远香堂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为四面厅,是清乾隆时期建成的。堂名取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站在里面,好似浮在水面上,夏天荷花满池,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阵阵荷香扑来,清香远送。此地正是赏荷花的佳处。我不禁想起杨万里写的《小池》中的名句:“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远香堂附近有一棵高约15米,宽约1、5米的空心树,听说这棵树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了。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走着走着,我和爸爸妈妈便看到一个似船非船的建筑——香洲。建筑上为上下两层的“舫”式结构,整体风格高雅美丽。四周遍植荷花,香洲之名由此而得。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香洲称得上是造型最美的一个。
三十六鸳鸯馆,馆名有鸳鸯二字,当然得有鸳鸯了。果然,馆前十来只鸳鸯,我发现鸳鸯都是一对一对的。进入鸳鸯馆,导游叔叔告诉我们,鸳鸯馆以前是看戏的。馆里有一道屏障,一面是男厅,一面是女厅,屏障中间放了一口钟,导游叔叔说是钟生屏安(终生平安)。
见山楼是一座江南名居式楼房,三面环水,两侧傍山、粉墙黛瓦、色彩淡雅、高而不危、耸而平稳。楼上是古朴清晰的明瓦窗。相传,此楼是清咸丰年太平天国将领忠王李秀成的办工之处。
像这样散发着江南水乡浓郁风味的圣地,值得我们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