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的“关键期”

儿童资源网

胎儿的“关键期”

胎教 2013-04-15 发送到微信
  当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相结合,变成受精卵或合子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每个受精卵在其中的确都带着来自父体与母体的遗传决定因子,似乎有着坚不可摧的独立性、坚定性,决定着受精卵今后的命运和传种接代的功能,但每个受精卵从形成的时刻起都不同于所有其他的受精卵,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面貌。这不仅与每个受精卵的父体与母体的遗传基因不同有关,而且与每个受精卵所处的环境都不同也极有关系,不同的环境能对有机体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遗传的不同加上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受精卵的差异,每个胎儿的素质自然各不相间,孩子出生后生理心理必然是各异的。孩子后来的行为必然要受到出生以前环境的影响,这使我们不能不对胎儿的生存环境或生态环镜十分关注。
  受精卵形成时的环境,由天时、地利、人和三种主要因素组成,它决定了受精卵的质量,这在本书的“婚孕胎教”部分已加以论述。那么受孕后的环境作用如何呢?这里我们就来看一看劣境和优境特别是审美环境,会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不妨从发人深思的事实谈起,1972年日本国铁北陆隧道里发生重大事故,列车突然发生火灾,许多旅客被烧死或被浓烟呛得窒息而死。在获救的旅客中有几名孕妇。几个月后,这几名孕妇分娩时,出现了患“小脑症”的先天畸形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调查,最后只有一种可能,即孕妇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因为患“小脑症”的婴儿的母系家族和父系家族中从未出现过“小脑症”,排除了遗传的可能。得“小脑症”婴儿的母亲仅仅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缺氧,但却给胎儿大脑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再如恶劣的社会环境也对胎儿不利。国外有学者在对德国畸形婴儿研究中,获得希特勒执政前后畸形婴儿率的数据。希特勒执政前,畸形婴儿率为0.07%,原因是社会环境正常;执政后战前为1.7%,原因是人们受法西斯影响而感到忧虑;发动战争时为2.6%,原因是战争的紧张环境及食品短缺造成人们营养不良和惊恐;战争失败后为6.5%,原因是人们仍处于焦虑和惊惑延迟时期。
  由此可见,劣境对胎儿的身心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孕早期即胎儿前三个月内这种危害显得尤为明显;因为此段时间内,胎儿处于塑造成形的初始阶段,胎儿今后发育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我们可以从胎儿塑造成形的过程中了解其重要性:
  第一个月,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形成胎芽。这时胚胎已和母亲的血液沟通,子宫内膜长出丝状物,给胚胎输送营养。胎芽时期的胎儿,状况很不稳定,胎外激烈的动作和不良剌激,都可能引起流产。这说明环境因素已对胎芽时期的胎儿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月,胚胎形成幼胚,内脏器官初步发育。并出现心脏管道,成为心脏原基,开始跳动,形成血液循环,胚胎已在制造自己的血液。脊髓也渐渐出现。母体和胚胎的联系已很紧密,母体的情志、营养和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向胚胎输送,以满足胚胎迅速发育的需要,如果环境因素影响了母体,也势必影响胚胎发育。
  第三个月,胚胎已发育成胎儿,器官基本上形成,长出四肢,脸部轮廓显露出来。骨头逐渐变硬,性别已有区分。神经系统发育加速,脊髓沟完全闭合,脑回轮廓出现。到第12周末,已形成胎儿雏形,胎儿已获得人的一切素质,完成了人的主体工程,但胎儿仍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由此可见,前三个月是胎儿塑造成形的关键期。关键期内胚胎的这些变化决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胚胎塑造成形得好不好,一开始就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这种影响和制约,势必对胎儿以后六个月的发育继续产生作用,也就是说,胎儿塑造成形实际上直接关系到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妇产科和胎儿医学专家告诫人们,怀孕第四至第六周,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因为此时正值胚胎大分化之高潮,如果胚胎在此时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等发育缺陷,造成胎儿小头、残肢、缺唇等畸形。
  胎儿前三个月为关键期,我国古代中医早就注意到了,而且是传统胎教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这段话可以说是传统胎教的理论根据,也是需要进行胎教的原因所在。陈自明认为,胎孕从一月的始胚转变为三月的始胎,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胎孕不仅始具人形,而且始具人心,即人的形体和精神初步形成,由此决定胎儿今后身心的个体特征,这个个体特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要特别认真对待。
  其次,陈自明认为胎儿前三个月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可塑性也很大,所谓“未有定仪”(即还没有定型)。但胎儿三个月时又面临“定仪”,即将决定胎儿的仪容是怎样的,因此胎儿的可塑性只能在前三个月,并不是无限可塑的。为人父母者就不可不注意胎儿的可塑性及其时间限制,切莫错过了时机。
  再次,陈自明又指出,三月始胎仍是可塑性,其可塑性表现在“见物而变”。这个“见物”,不是指胎儿“见物”,而是指孕妇“见物”,也就是孕妇所处的环境能影响到胎儿。孕妇身处恶劣的环境,她所怀的胎儿必然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胎儿的形象,包括形体和精神,就会变坏;反之就会变好。简言之,胎儿的形体和精神,会具有外界环境或恶劣或优美的特征。因此,孕妇如果随便“见物”,不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不负责任地决定胎儿或美或恶的个体特征,因此孕妇“见物”也事关重大,不能不慎之又慎。
  陈自明的观点出自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他说:“巢氏论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时,欲令见贵人庄严。若操弓矢、施环观孔雀、读诗书之类,岂非胎教之理乎!”古代中医一贯把胎儿前三个月的环境影响,作为胎教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可见,传统胎教重视环境对胎儿前三个月的影响,是有历史渊源的。陈自明也指出环境的作用,说“凡受胎三月,遂物变化。……须十月之内常见好景象,毋近邪僻”,这不仅和现代胎儿医学科学观点完全一致,而且揭示了胎教和胎儿头三个月环境影响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和深思。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