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
2、家长的脾气暴躁,对待孩子感情用事。
家长打骂孩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的脾气暴躁,容易激动,对待孩子感情用事。心情好时什么事都好商量,甚至对孩子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可一旦心情不好,孩子就倒霉了。本来心里有气,再看见孩子有错,情绪一时难以控制,肯定少不了一顿责骂。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生活有些不顺心,情绪失衡,就容易被激惹,拿孩子撒火。例如有的夫妻闹矛盾时,就打孩子。更有的家长,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随意地打骂。有个学生曾经在周记里向老师诉说:“每当我看见其他同学高兴地和爸爸一起时,我就更加恨我爸爸,因为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骂我,特别是他打麻将输了时候,我得躲进房间把门反锁才能躲过一劫。有时候我真想自己睡醒后手里有一把枪,那样,我就可以摆脱这种痛苦的日子了。”这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可见,对待孩子感情用事,经常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会造成多大的障碍。开始时孩子可能会慑于父母的权威而服从,时间一长,就会变为不理不睬,甚至反抗、犟嘴,对父母不尊重。到了这个地步,父母再怎么教育,孩子都不会听家长的话了。
三、控制情绪,正确教育。
1、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提出合理要求。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的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在教育中,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于求成,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孩子看成小大人,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过高的要求致使孩子难以接受,就会逐渐产生厌倦情绪。而对此,家长却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施加打骂这样的粗暴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仅不奏效,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2、家长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家长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家长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你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家长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家长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家长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而且家长打孩子是教育无能的表现,会把自己最气愤、最薄弱的环节暴露给孩子,孩子就知道了怎样能使家长暴怒,那他想气家长的时候就会如此做。所以,不轻易愤怒的家长才是最有威严的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摸到家长的底呀!
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也不可能永远是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不断学习,不断成熟,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它往往会有些片面。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成人,以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要保持冷静,先反省一下是否自己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应该从分析问题,讲清楚问题的后果等方法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
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时,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要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家长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给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所以,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孩子的观点和看法,那样就会对孩子多些理解,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善他的行为和观念,并理解你的帮助和指令是为他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