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一)

儿童资源网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一)


  另外,这还与男孩某些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男孩的发育,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比女孩要慢一些,而且在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等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得较差。所以,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当他强烈想知道“小闹钟是如何工作的”时,虽然他也知道父母会反对他的这种做法,但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并不是很强大的责任感的稍微“斗争”下,他就会很轻易地选择满足好奇心——把小闹钟拆开看个究竟。
  此外男孩往往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有时,他的“破坏性”并不是纯粹的破坏。他会将一个小女生好不容易搭造的积木“宫殿”一举摧毁,但是尔后他又会盖起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来补偿那位女孩;他把爸爸的闹钟拆得一塌糊涂,然而不一会儿,他却又奇迹般地把它重新装好,还修好了其中的小毛病……因此,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在男孩这些破坏力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呼之欲出的天赋。因此,用强制方法压制男孩的“破坏性”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表示,男孩的“破坏性”有些是因好奇而破坏,也有一些是故意破坏。因此,家长要因孩子的“破坏”动机对他们区别对待。
  对于男孩的探索精神,家长应先给予肯定,然后也要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是,有些孩子拆毁、摔砸物品,纯属破坏行为,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对此,家长切不可姑息,要在弄明白孩子破坏物品的原因后,让他们自己承担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如用自己的零用钱修理、购买新物品等。
  家里的男孩是“破坏大王”,喜欢刨根到底地问问题、喜欢拆东西、喜欢搞破坏行动……做家长的不要着急。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能够把孩子的这种带有探索性的“破坏行为”引向正路,任何一个男孩长大后,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看到桌子上瓶瓶罐罐里的墨汁,蔡智忠玩兴大起。他拿毛笔沾满红墨汁,东寻西找“作画”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作为画板。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跃然墙上。
  父亲回来后看到了蔡智忠的大作,不由得火冒三丈。他追着儿子,看样子要大打出手。然而,父亲后来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骂了蔡智忠两句,然后居然给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画笔。
  蔡智忠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
  如果蔡智忠的父亲没有给儿子买小黑板和粉笔,而是给他一顿打骂,那也许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就会因此而夭折。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正确地对待男孩的“破坏能力”,千万不能让天才消失在自己的棍棒下。
  男孩往往都会这样,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听你的话,从而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探索事物。
  因此,对待男孩的“破坏性”,家长应客观地分析其动机,在尊重、鼓励其探索能力的前提下,把孩子的“破坏性”引向正途。
  男孩的“破坏性”背后隐藏着很多天赋:探索能力、创造才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小瞧孩子的“破坏行为”,如果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男子汉小波从小不喜欢汽车、手枪等男孩标志性的玩具,而单单对玩积木着迷。他会把别的同学盖的“大楼”推倒,而后再帮人家设计一座“宫殿”;他会把爸爸的小皮箱挖个洞,给他的小白兔当卧室……
  针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小波爸爸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而是一点点地把孩子的爱好引向了正路,比如,经常有意识地带儿子去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给他买图片书;跟他一起做搭积木游戏,并比赛看谁搭得又快又别具风格……这些正是小波所喜欢的,在爸爸的支持和引导下,小波渐渐地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从此,研究“小房子”便成了他的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