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一)

儿童资源网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一)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每个男人都有当头的欲望,每到一个新的领域,男人之所以关心“谁是头”,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个新领域的规则是什么,当“头”有什么具体的条件,然后与自己已有的条件对比,确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现在的“头”去竞争。
  因此,对于成年男人来讲,这种天生的特性会演化成不断进取的力量。但对于男孩来说,却并非如此。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男孩不断进取的天性或者会消失,或者会促使孩子走向相反的方向。
  男孩没有好好学习,但又想考个好成绩,于是他“买通”了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让他把写上答案的小纸条给自己传过来。
  男孩竞选班长失败了,于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找了几个“哥们儿”把他的竞争对手狠狠“扁”了一通。
  其实,这些男孩就把竞争心理用“偏”了,而现实中,这种用“偏”、没用在“正道”上的现象绝对不在少数。那责任怪谁呢?答案是:责任在家长。
  如果家长告诉男孩,有竞争心理是对的,但一定要正当竞争,长大后,孩子就会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相反,如果家长鼓励孩子的不正当竞争,孩子就会延着“弯路”成长——现在他就考试作弊、拉帮结伙,长大以后,他可能还会做出更离谱、更可怕的事情来。
  竞争是男人的天性,一位研究行为哲学的专家曾说:“一场比赛结束后,你看到一个被打败的男人在真诚地向对手祝贺,其实在这背后,这个男人想的是下一次如何把他打败。”
  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男孩这种过强的竞争心理,性别赋予他们巨大的能量,这是男孩的优势所在。因此,当你试图想通过你的“高招”,对男孩进行重新“编程”时,你不如这样做:告诉你的男孩要遵守竞争的规则——公平、公正、正当,然后就放手让他去争吧,这样将更有利于这个小男子汉的成长!
  当你的男孩“竞争的苗头”开始向外冒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更不用慌张。如果你巧妙地利用这个小家伙的这种心理,你会惊奇地发现:教育男孩,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丁丁家有一个习惯,每到周末,小男子汉丁丁就成了家庭的“监督员”。但是这个监督员与一般的监督员不同,丁丁不监督人们的坏行为,而是监督、搜集爸爸妈妈的好习惯。
  又是一个星期天,丁丁的监督工作开始了,他满屋转悠,搜寻着爸爸妈妈的好习惯。
  妈妈在做饭,丁丁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一会儿择菜,一会儿帮妈妈收垃圾,忙得不亦乐乎。妈妈要炒菜了,厨房里油烟太大,于是妈妈对丁丁说:“丁丁,厨房里油烟太大,去客厅里寻找爸爸的好习惯吧!”
  丁丁又来到客厅里,爸爸正在看电视,他拿起一根烟,刚想打着火机,看到丁丁过来了,便把烟放到了烟盒里。
  晚饭后收拾好厨房,妈妈爸爸刚坐到沙发上,丁丁就过来了,很严肃地说:“爸爸,妈妈,我发现你们的好习惯了。”
  “妈妈很勇敢,不怕油烟;爸爸很乖,今天没有吸烟。”说完,丁丁又想了想说,“你们俩还有两个共同的好习惯,一是不咬手指甲;二是吃饭不溜达!”
  每个男孩都有当“头”的欲望,而且一旦他们当了“头”,就会全心全力地把工作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丁丁家长的聪明和用心良苦。说他们聪明,是因为他们很准确地把握了男孩的这一心理,并巧妙地把它运用在了教育儿子的实际中;而说他们用心良苦则在于,他们没让孩子监督自己的缺点,而让孩子从小就仔细观察自己的言行,进而让他早早便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