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叱责孩子吗?
有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重犯一些错误时,还喜欢翻老帐。孩子重犯一些过去的错误,正好说明孩子自己对以前的错误没有认识,过去骂的时候母亲没有能够说清道理,孩子没有能够明白挨骂的原因,进而反悔。因而挨骂过了,而错事重犯。这时作父母的更需要冷静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而也更应该冷静而耐心地向孩子说明孩子行为错误的所在,更加热情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寻找出重犯的原因。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疼爱子女的母亲。但是她有一个容不得儿女顶嘴的毛病。儿女一顶嘴,她就气更大,骂得更凶。什么恶毒的话都骂出来了。本来就不很驯服的孩子,经她这一骂,更是不服。于是母亲气急了,就翻旧帐。“要你好好读书,你不好好读书。小学时我就再三提醒你,骂你,要你好好读书,你不读。中学时——上课爱说话,听得不认真,现在考试又不及格。除了说话。闲聊、玩,你哪门子事做得好?洗碗打破碗,扫地还要我扫第二遍。玩,玩,你玩死这条命算啦!”
这些旧帐,女儿不知听过多少次了,也厌烦透了。因而母亲数落完了,女儿不但没有对自己的错误有什么认识,反而更反感:“过去的一些事,老拿来讲来讲去。”
所以,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一定要注意,绝不能动感情,由于恨铁不成钢,把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儿全部发泄出来。只能就事论事,冷静客观地向孩子讲明孩子所犯错误,说明道理,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产生侮改之心。这样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不要一味地催促
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说,“我那孩子简直是被骂疲了。随你怎么喊,怎么骂他都无所谓。”是的,有的孩子确实是被骂疲了,把父母的责骂当耳边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作母亲的好咬叨,而孩子则最讨厌母亲涝叨。
有的母亲看见孩子吃了午饭好久了,还坐在电视机前或在玩耍,就要喊:“快点做功课去!”或者看到孩子做完功课,摆满了一桌子的书和本子,就又会催促:“快整理好!把桌子收拾干净!”如果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当然,母亲一催,他就会马上去做。
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可能有同母亲一样的紧迫感。因而。他们即使心里接受了母亲的意见,也会要迟延一下。于是有的母亲就又催了起来:“还不快点去做功课!”或者:“还不快点把书本收拾起来!”
这样,父母的催促。咦叨多了,孩子反而会习以为常,不听训示了:“反正她喜欢唠叨!”这也就是父母们所抱怨的“疲”了。
所以要督促孩子读书和要培养孩子爱整洁的习惯,必须随时注意方法。父母可以提醒:“你今天有作业吗?功课做完了没有?那么你就不要玩太久,要记得做功课。”或者:“做完了功课,要记得把书本整理好,不要都摊在桌上!”而且讲了之后,要给孩子时间思考,不要急不可待,马上又催,那样就容易变成咦叨,而且也容易使孩子厌烦。相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行动。
●责骂无妨,但不可暴怒
做父母的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而就免不了要责骂。完全不责骂,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听之任之,必然会惯纵孩子,惯坏孩子。我国有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不好好管教,教导,是不会成才的。而对于放任孩子不管的父母也有一句警语:“子不教,父之过”。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教育中包括对孩子坏行为或不好的行为的责备。只是在责骂时,绝不要由于一时气愤,感情用事而大发雷霆,大声呵责。因而,“责骂无妨,但不可暴怒”便成为教养子女的戒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