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0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三、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之后,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鍊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如果想让孩子也思考解决方法,就说:「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妈妈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办法。」试着用这种提议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妈妈的小孩!」藉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
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锻鍊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
锻鍊大脑潜能的10个方法
日本脑力开发权威林成之博士根据多年研究,特别归纳出10个锻鍊孩子大脑潜能的方法,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发孩子的大脑功能全面运作,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还可以提升思考力与创造力!
1.培养对事物感兴趣与喜爱的能力
想要充分刺激大脑的功能,必须抱着对所有事情都感兴趣的积极态度,培养出凡事都想尝试的主动性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这样一来,接触新信息时就会产生「好像很有趣,我可能会喜欢」的想法。
另一个重点就是:去喜欢学校老师这类指导者。每个人都一样,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我们通常提不起劲听他说话,不管对方讲了什么都听不进去。一旦讨厌某位老师,就会连带讨厌他所教的科目,由于对讨厌的内容不易理解、不易思考也不易记忆,讨厌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不可能有好成绩。
因此,当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师骂了、说老师的坏话时,父母亲千万不能跟着回应:「对呀!」反而应该开导孩子:「不过老师也有这些优点哦!」帮助孩子渐渐喜欢上老师。
2.聆听他人说话并真心感动
大脑中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状核,在情绪活动下会提高判断力和理解力。当我们听别人说话或接触到新知识而有所感动,觉得「好厉害哦」,就能促使大脑的能力充分发挥。
凡事都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对于大脑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要告诉孩子:「说不定会听到有趣的事情哦!」、「也许能学到还不会的新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对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倾听的习惯。
跟孩子一起听其他人说话时,就算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好棒哦!」、「很有意思耶!」让孩子培养感动的能力。
3.培养抛开得失、全力以赴的率真个性
这里所说的率真,指的是抛开得失、全力以赴的态度。主动决定要做,并且设法完成──如果没有这种态度,自我酬偿系统就不会产生作用。倘若只是计较得失,老想着不用太拚也没关系,大脑就无法充分发挥潜能。不偷懒、全力以赴地面对任何事情,这才是让大脑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