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6~20)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6~20)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刚刚吃完晚饭,妈妈正忙着收拾东西时,7岁的雨帆就开始叫道:“妈妈,我要到公园去玩。”
  妈妈说:“等一下,等妈妈收拾完东西一起去。”
  “不要,我要现在就去,你回来再收拾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行,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妈妈要先收拾完才能跟你一起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妈妈很快就收拾完了。”
  这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起来了。等妈妈收拾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已经看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可见,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给我等着”,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建议四: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家长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建议五:三分钟耐性训练。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耐性,总是沉迷于玩耍当中,父母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