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教他容忍还是反击

儿童资源网

孩子受欺负,教他容忍还是反击


  编者的话:
  上面几位家长有代表性的看法,相信读者也会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
  不错,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大多数家长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具体建议:
  1、在冲突中,如果孩子受到的欺负并没有达到“皮肉受苦”的程度,只是“大鹏拿走积木不给我”,“亮亮不让我上滑梯”之类,你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和这些小朋友交涉,鼓励他“到大朋那儿把积木要回来”,去告诉亮亮“滑梯是大家玩的”。这样做,能够培养起孩子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让孩子懂得如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2、如果孩子受欺负到了挨打的地步,你可以先向孩子问一些“是不是很疼”之类表示安慰的话,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立的。然后跟他说:“以后再有人这样欺负你,不要哭鼻子,告诉大人(幼儿园老师)大人会批评他的。”这种做法,可以使孩子意识到受人欺负时有时需要主动还击,但还击不一定非得“以牙还牙”,对于这种“不公道”的行为,应该让主持“公道”的人去管。让孩子接受这些观念,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自立能力,对他学会将来如何在一个有规范,有秩序的社会中为人处事,也是很有帮助的。
  3、3岁前的孩子打架,原因一般很简单,多数是由于抢夺别人的东西或被人抢所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明道理,又处于一个“自我中心期”,往往分不清什么东西是别人的,而都把它当成自己的。这时,家长仅仅说一句“不准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够的。最适宜的方法是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或其它活动引开他的注意力。如可以说:“快过来,妈妈给你讲你最喜欢听的故事。”另外,3岁的孩子打起架来,往往不知轻重,所以为防止孩子受到这方面的伤害,加强照顾和看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