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责任感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是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可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儿童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
  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呢?
  建议一:言传身教。
  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从小培养。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对社会责任感就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对研制炸药特别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老诺贝尔这样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可见,父亲的责任感、事业心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建议二: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要明确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经常忘记,于是妈妈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此以后,王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建议三:让孩子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