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十二篇
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
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
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
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夫人肯定不会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就放开了他,嘿!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
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
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边,偷偷的乐。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
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没有再瞒着夫人。
从此,儿子视炉子为最可怕之物,总是远远绕着走。
直到三岁多,才敢远远的试探着用火钩去碰碰炉子,以满足其儿童的好奇。
这件事,我曾多次用来说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每当讲到我如何训练儿子,总有同学小声或大声地说:“太残忍了”。
残忍乎!仁慈乎!是非自有公论。我只知道,我的儿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为熊熊的炉火烫伤过。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 给奶奶送去
儿子两岁多了。已经能端着一个小碗,自己吃饭了。
从那时起,我家只要做一点好吃的,或不常吃的东西,总是盛在一个小铁碗里,让儿子给奶奶去送。(那时,我与母亲同住一院,是自家的院子)在这方面,他的妈妈是个很明理的人。
儿子第一次给母亲送东西吃,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找出糖果,奖赏她的宝贝孙子。乐得她逢人就说:“我的孙子比个小狗管用了,能给奶奶送好吃的了,有点好吃的总想着奶奶。”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想着奶奶,有时我们两口子忘记了或觉得没必要送的东西,只要他奶奶那边没有,儿子总是及时提醒:“还没给奶奶送呢?”我妻子就赶紧盛好,让他去送。
每当看到儿子用胖嘟嘟的小手,小心地端着那个小铁碗,摆动着两条小腿,往母亲屋里走去。
听着从隔壁传来的祖孙俩的笑声,我感到欣慰。老母亲一生多病,受尽苦难。能享受到孙子的一点孝心,也不枉了老人家辛苦一生。
时至今日,只要儿子在家,给母亲送东西的任务仍由儿子来完成。不过,现在,儿子能为母亲干的事情更多了。母亲的电视不清晰了,儿子去调。母亲的电话不响了,儿子去修。母亲生病了,经常由儿子背着到附近的小医院去打针。每当全家聚会时,从楼上将奶奶背到楼下他姑姑家的任务,多是由儿子来完成。聚会时,儿子虽然早早就吃完饭,虽然着急要回自家上网,但总是耐心地等到母亲吃完了,尽兴了,说要回去睡了,才把母亲背回去。然后才自己上网,从来没见不耐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