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自护自救的能力
二是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节假日及其前后往往是溺水、自杀等事故的集中多发期,有36%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在暑假和节假日。节假日期间的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在所有安全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是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及周边。在各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有32%发生在学生上下学路上,以交通事故为主;有39%发生在学校里,以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为主;24%发生在江河水库和公园,以溺水事故为主;5%发生在学生家中,包括个别学生自杀、一氧化碳中毒、火灾等事故。
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06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
从这些安全事故的具体案例和整体概况特征来看,孩子的安全指数跟家长的监护意识及安全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广州日报》记者给中小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都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红灯停绿灯行,过街要走斑马线,不要玩火、煤气、刀具等——这些都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叮嘱的。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只能识别1~2个危险标志,发生了事故、灾难不知该怎么办,110、119、120分别是干嘛的也说不全。特别是提到自然灾害,如什么叫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性、如何自我保护和救助、逃生等问题,有几个小朋友几乎一无所知,问问原因,也是“爸爸妈妈和老师没教过”。
那么,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做家长的究竟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安全教育,该教会孩子怎样的安全常识呢?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的责任
1.借用媒体学习,事半功倍。利用媒体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可以给家长带来许多的便利:形式丰富、说服力强、科学全面、省时省力。在家里,我们可以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比如,某刊物上有一则故事叫《马路上的大嘴巴》,孩子看了能很快地理解了下雨天马路上积满了水,水从马路上的大嘴巴里流下去。这时我们要特别当心这个大嘴巴,不要认为水好玩,把脚伸入大嘴巴,万一这个大嘴巴遗失了窨井盖就非常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马路上的大嘴巴,看看上面的窨井盖是否完好。
此外,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选择健康、优秀的网站,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如:我乐网(安全教育),小学生教育网(安全防范),安全文化网。
2.利用活动教育,锦上添花。活动是孩子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巧妙地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让安全技能在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强化。如,双休日,全家在小区里进行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时,看到停车场附近的摩托车、小汽车进进出出,家长就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停车场附近不能活动,更不能到马路上去活动。活动一会儿需要休息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就休息,特别是汽车的尾部。因为汽车尾部没长“眼睛”,驾驶员在倒车时看不到汽车尾部的小孩,很容易把小孩撞倒。
比如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模拟演习。假设家里着火了,你和孩子被浓烟困在室内,要告诉孩子首先不能慌张,更不能夺门而逃。因为,走廊中的浓烟和高温气流,足以使你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此时,应迅速将门及所有孔隙全部用湿毛巾、被褥堵死,在窗口挂一条床单或衣服,好让消防队员发现你,然后拨打119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