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

儿童资源网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
  “我是你的女儿,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美国小孩会这样对父母说。而这种话不可能从中国孩子嘴中说出来。
  家长要想被孩子接受,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要蹲下身,这不仅是位置和角度与他们一致,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放低”,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他们更好地沟通,他们才更乐意听大人的话。
  鲁迅曾经针对中国父母凌驾于子女之上的传统旧观念,撰文呼吁做父母的要“觉醒”。他批评“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老子说话,无所不可,而儿子有话,在未说之前就已错了”。鲁迅指出:“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所以要提倡“幼者本位”,要“解放幼者”。实际上这就是要求做父亲的别老觉得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
  而在现代社会,高情商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都会平等地对待孩子,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会与孩子协商,以理服人。事实上,当孩子们觉得家长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好转。一旦他们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了,他们就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一起来解决问题。
  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在美国的小学里,教育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时,最好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对,你怎么又做错了?”而是应该委婉地告诉孩子:“你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