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书时,就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周恩来同志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可见,目标和梦想是一个人自我激励的内因。
  一名小赛车手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他一冲进家门就叫道:“妈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得了第二名!”“这值得高兴吗?要我说——你输了!”母亲回答道。“妈妈,你不认为第一次就跑第二名是很了不起的事吗?而且有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他抗议着。“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如果别人能跑第一,你也能!”母亲严厉地说。 这句话深深刻进了儿子的脑海。 接下来的20年中,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他就是理查·派迪。 理查·派迪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人能打破。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未忘记母亲的责备——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母亲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鼓励自我:“我是最棒的!我要做第一!” 一般来说,孩子的目标应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具有明确性,以数量、质量或时间来表明目标。  在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如果孩子经常谈论他的梦想或者目标,聪明的父母不要嘲笑孩子的梦想,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来,同时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做。例如,一个8岁的孩子会说自己的目标是当个科学家,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把这个目标写下来,并把它当成行动的计划,去做一些能够实现目标的事情,这样才能把目标变成现实。比如,父母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让孩子在一年内学习两册科学知识读本。当然,并不一定是要树立当科学家、政治家之类的远大目标才有意义,实际上,目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只要父母善于引导都是好目标。
  2.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 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尤其要引导孩子确立他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比如,许多男孩喜欢玩电脑,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电脑来学习英语或者其他电脑程序等。
  3.目标具有系统性,不仅有大目标,而且有完成大目标的一系列小目标。  孩子的目标往往会定得不切实际,过于遥远或者不太容易实现,这时,父母要教孩子把目标分割成小目标,鼓励孩子分阶段去实现小目标,直到实现大目标。 事实上,在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叫孩子把要求定得低一点,以增强取胜的信心,然后教孩子努力实现每一个小目标。例如,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可以教孩子从不及格向及格再向更高分迈进,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高分定为目标。
  建议四:鼓励孩子迈出第一步。 凡事开头难,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迈出勇敢的第一步。不管这第一步是多么艰难,只有迈出第一步,行动才能真正开始。
  美国作家希尔博士在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63岁的老太太菲莉皮亚夫人决定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去。两地之间的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香港的距离。当菲莉皮亚夫人到达迈阿密市时,记者问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菲莉皮亚夫人回答:“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就是迈出一步,再迈一步,不停地迈,就到这里了。”
  正如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有可能不断地迈出更多的步子。
  建议五: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赫兹深深地铭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榜样是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优秀典型。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孩子运用榜样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