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儿童资源网

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策略六、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
  比如,孩子对放在柜子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经常想翻出来玩。父母既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东西的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翻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柜门关上,孩子会很开心地照办。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策略七、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
  孩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要有意引导孩子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八、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一天真的很累,很想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要让孩子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善于主动向他说对不起;要让孩子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孩子生病时,应鼓励孩子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策略九、让孩子知道规矩。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如马路上的“红绿灯”。现在孩子性格独特,特别是在家被溺爱的孩子,以为社会像家里“要星星不给月亮”。正好,到成人世界给扳过来。规矩一:“不动人家的东西”。小朋友到大人办公室,看什么都新鲜,特别是喜欢动电脑,这时候要征得大人同意。规矩二:“在楼道里不能大声喊叫,不能乱跑乱打,不能影响大人的工作”。规矩三:有礼貌。这点非常重要,文明的人是有修养,有礼貌的人,这需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入手。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一是语言礼仪,“请,谢谢”,接电话用礼貌语。二是社会规范礼仪:“女士优先”、“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按规定排队”等。规矩四:学会道歉。孩子淘气很正常,躺着不动准是生病了。淘气就容易做错事,错了要勇于承认,主动道歉,求得别人原谅。如果可以补救,积极行动,将损失降到最小,这对孩子一生都非常重要。规矩五:学会谦让,乐意与人分享。积极适应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孩子的“必修课”,人们常说的“情商”重于“智商”就是这个意思吧。在一起玩,小朋友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有的喜欢拔尖,以“我”为中心;有的脾气大,稍不顺心就生气或大哭。启发孩子学会谦让,把玩具与同伴一起玩,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同伴有困难时给予帮助,体会“朋友”的意思。
  策略十、控制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首先,孩子攻击别人的行为多是从社会环境中学到的,家长应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到那些可能导致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如,有时孩子看电视节目不分种类,家长应把好关,禁止孩子看一些暴力节目,多看有意义的节目,并引导、帮助孩子分析好坏,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并鼓励孩子学习好的行为,批评暴力行为。其次,为孩子竖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家长应正确引导,为孩子竖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可多在孩子面前谈谈邻居其他孩子的良好行为,鼓励孩子多与他们玩耍,向他们学习。再次,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表扬。家长应多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对于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做得好的地方及行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如在家中显眼处贴一张红花榜,当了解孩子在校一天中没有打人或骂人时,贴一朵小红花,并告诉他,每得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可换取某种权利或要求,如5朵红花可买一本故事书,3朵小红花可吃一个冰淇淋等等。通过这样的激励,使孩子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爱吵架、打人的毛病,与同学友好相处。第四,要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别人又向你反映你的孩子打了人时,请不要说:“如果不是别人先动手打他,他是不会先动手打人的。”这种过份偏袒的行为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合理感,只会使他攻击性加重。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带着孩子向被欺负的孩子及家长赔理道歉。当然,也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的给孩子一顿打骂,而应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待调查清楚以后再给予公正的批评教育。第五,为孩子创设条件,进行教育引导。家长可经常带孩子参加群体性的游乐活动,如去公园、游乐场玩,让孩子体会到与大家一起玩耍的快乐。再让他想一想,这时如果自己跟别人争吵、打架,会造成什么后果,体会自己平时行为的危害。同时,家长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不受同学欢迎的原因,从而逐渐克服自己的缺点,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