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感恩
孩子不感恩,源于他对你不了解。在孩子的眼中,是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应该做的!无论你付出多少,如果没有去打动孩子的内心,都是白费。要想青春的孩子有一些感恩,你要用你的故事去打动孩子的内心。青春期的孩子,感情世界和人生观还是一张白纸,他渴望有人给他一些经验,一些体验。而父母亲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材,无人能取代。
孩子,是爱听故事的。
特别是关于爱情。青春期,绕不过这个话题。青春期的孩子,对爱情的观念是模糊的,极易受情绪和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无道德底线的影视节目。孩子喜欢跟风,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如何让孩子正确爱情?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青春的教育无疑是最关键的。有人说,孩子还小,说这个太早了点。可悲的了,因缺少对这方面的教育,社会上出现的悲剧太多了。趁孩子的爱情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们要将正确的爱情观教给孩子,占领孩子的思想阵地。如果等到出了事情,就太迟了。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美。你觉得你的爱情是幸福,你要教他你的经验;你觉得你们的爱情是场悲剧,你要教给他你血的教训。教会孩子恋爱,就是教会他幸福。当然,以后你会省很多心的,至少,不必担心婆媳关系。
孩子不感恩,源于你对孩子教育的功利性。有人说,教育就是投资。这种观念忽悠了好多人,也害苦这一代的孩子。投资是要讲究回报的。投资是要讲究回报比例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我们的家长,从孩子还是个细胞开始,就奔波于种教育机构,胎教、早教、特长教等等。形式五花八门,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个天才;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的忽悠才会有市场。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让他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练字,画画,学英语,一级一级的考。不管是不是正规的比赛,都逼着孩子去参加,不管他愿不愿意。本来影响孩子一生的艺术教育也成了我们家长牟取回报的工具。在龙华的地铁上,我看到一个年近半百的母亲,陪着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去关内上辅导班,孩子偎依在她脚下睡着了,母亲在跟旁边的人聊天:“我这孩子一天要上四个辅导班。”说这话的时候,母亲一脸的骄傲。我很无语;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孩子成了我们父母投资的工具。父母希望有多少投资,就有多少回报。于是,各种天价的补习班层出不穷。他们希望,我投资多少,孩子就要给我回报多少。但他从来都没有问过,孩子是怎么想的。
孩子是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性格的人。他不是投资的砝码。从你把他生下来的时候,他就不属于你了。他只属于他自己。人的教育,不是钱越多,受教育层次就高,获取的知识就多,孩子就越聪明。相反,那些从小经历过磨难的孩子,往往成为了人类的精英。
不要让我们用自己的欲望,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的自由与思想。
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只关注他能不能给你光宗耀祖,你从来都不关心孩子快不快乐,从不关心孩子的思想有什么变化,从不关心孩子在情感上面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所以,跟孩子的交流,就只有睡觉,吃饭,以及做作业。孩子,就会离他越来越远。我不知道,这种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与青春的教育,究意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回报。孩子会感恩于你吗?
教育不是投资,孩子不是工具。快乐与自由,不是金钱的多少决定的。
孩子不感恩,源于我们对苦难的漠视。每一个到深圳来的人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血泪史。(说得有些绝对,但我想,大多数人是这样的)我们稍微有一些改善,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环境,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给孩子请专门的保姆,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曲。在我们的周边,孩子四五岁了,还满大街的跑着喂饭,孩子到青春期了,还害怕孩子从床上摔下来,陪着孩子睡觉。有的孩子十三四岁了,从来都没有单独出过社区,单独看过一场电影,单独买过一次东西。孩子十四五岁了,还像襁褓里的婴儿一样,每天宝儿宝儿的叫个不停。久之,孩子就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值得感恩或者大惊小怪的,在孩子的眼里,只有大事,才能让他们铭心刻骨。殊不知,小爱才能汇成大爱,爱只有在平常的生活中才变得真实。反之,孩子就永远感受不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