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有多狠心
其实我倒是很同意洋媳妇的观点,孩子的路要让他们自己走,即使犯错,即使摔跤,也要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改正。
我不太喜欢家长一边骂骂咧咧,责怪抱怨孩子不中用,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一边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答应,像母鸡一样,时时处处保护孩子,样样包办。我最喜欢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办法,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
(三)自己的社交问题,自己处理
我们社区的老美邻居麦克先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叫马克,马克有一辆非常漂亮的自行车,社区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羡慕他,总是希望能借他的漂亮自行车骑一骑。可是马克非常爱惜这辆车,不舍得借给小朋友们骑。因此,每当马克玩自行车的时候,他都是独自玩,因为他怕小朋友们缠着他借车。
久而久之,社区里的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一块玩了,大家也不和他交换玩具了。
过了一阵,马克对自行车的新鲜劲过去了,他开始想念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的感觉,他甚至愿意把自行车借给大家骑。可是,孩子们似乎也记仇,大家都不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马克没有办法,只好跑回家跟麦克先生说: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爸爸能帮我去跟小朋友们说一声吗?我愿意把自行车借给大家骑,我也想玩杰弗瑞的小火车,想和大家一起捉迷藏。
麦克先生听了之后立即拒绝了他的要求,说:马克,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自己犯下的错,要自己去承担,要自己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们商量,一次不行,就多试几次,大家会原谅你的。
结果,马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小朋友当中去,给大家道歉,请大家重新接纳他。后来,小孩子们又玩成一伙了。你骑我的自行车,我玩你的小火车。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就很不一样。孩子在外面被排斥,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中国父母第一个反应就是:谁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们找他算账!
大人们过多地参与孩子的社交问题,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这根源其实还是父母不懂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四)美国孩子同样重亲情
很早以前,就听国内的朋友说过,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如何如何冷漠,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
我在美国这些年看到,这是一个很深的误会。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美国人家庭的情况,不全面,不能代表美国?
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少的家庭观念也很浓,像意大利,爱尔兰,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很重视家庭,只是在经济上,他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冷漠”的印象。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替孩子安排未来,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而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也是很体恤的。尽管小时候,父母对孩子很“残忍”,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但是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就会感谢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