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

儿童资源网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

  通过人们具有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准。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礼貌修养,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教会孩子用好礼貌“十字”用语
  (一)通过儿歌熟记礼貌用语:
  见人打招呼,“您好”多亲密;
  向人提要求,“请”字别忘;
  别人帮助你,“谢谢”表心意;
  与人分别时,“再见”挥手襞;
  对人有打扰,说声“对不起”;
  事事讲礼貌,人人喜欢你。
  这样的孩子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十字”用语。
  (二)用形象感染增强孩子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性
  家长平时可以搜集一些名人、伟人讲文明礼貌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强化孩子的文明礼貌意识。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党和国家毫不保留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但他从不以位高自居,他对别人的劳动非常尊重,对身边工作的人更是如此,服务员给他端茶送水,他总是双手接过,然后笑着说:“谢谢!”警卫员和厨师,医护人员也经常听到总理新切的话语:“辛苦了,谢谢”赵行杰被调到总理身边当卫士,初次见面总理拉着小赵的手,高兴地说:“好啊,欢迎你来帮助我工作。”还有很多受人尊重的伟大人物,他们都非常注重以礼待人,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二、培养孩子的举止文明大方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走到哪儿都是受人关注的对象,因此,培养孩子大方得体的举止就成为家长关心的话题。
  (一)在学校里,做文明学生。
  学校是培养孩子文明习惯的重要环境,如上下学与师生打招呼、问好;课堂上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参加活动要遵守纪律;同学之间不随便起绰号;帮助照顾小同学等等。学校的一些制度、规定要求很明确,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指导孩子按要求去做。
  (二)在家庭中,做得力帮手。
  ⒈就餐时,要先请长辈坐到合适的位置上,主动收拾碗筷,并注意用餐卫生。
  ⒉与长辈讲话应该谦虚、恭敬,与长辈说话要分清辈份,并弄准称呼,不能说“哎、喂、老太太”等,注意使用“请问”、“您”、“可以吗”等礼貌用语。说话要爽快,不能心不在焉,也不能与长辈顶嘴。
  ⒊招待客人,首先要主动向客人问好,帮客人拿拖鞋、倒水、让座,如果大人之间有事要谈,孩子就要主动退出,不能在一旁插话,缠着父母。
  (三)在社会上,做合格公民
  比如,买东西,可以称“售货员叔叔或阿姨”,在选购商品时说话也要客气,乘车主动排队,为行动不便的人让座等。
  生活中,需要家长处处留心,把孩子的教育培养重视起来。待人接物上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热情、有礼貌、见到熟悉的人应主动问好,比如“您好”、“阿姨好”等另外,语言要文明、有分寸,多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对长辈更不指名道姓。生活中,孩子需要注意文明礼貌的地方还有很多,家长们要经常注意引导,使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动上,家长都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这样不但使孩子仿有所学,还能树立家长的威信,使其说教更有力,
  (二)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就像精雕细刻一件工艺品一样,要充满爱悯和信心,孩子的身心成长过程有一段时间,家长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可以多参看一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籍,掌握方法,坚持不懈,最终会水到渠成。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误
  孩子有了错误经过教育改正后,有时也会出现反复行为,家长不能因此而抱失望态度,也不要采取打击挖苦的态度,比如说:“你就这个样了,怎么教育也没用。”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利于家长今后的施教。要持久的采取正面态度,多鼓励、多表扬、抓反复、反复抓,只要耐心教育,孩子是会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
  (四)对待不讲文明礼貌的人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以牙还牙,而是对这种人进行开导,让文明的言行去感染别人,从而形成一种人人以文明为荣的良好风气。
  总之,家长要把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当成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耐心培养,使孩子从小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