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得-给孩子充分自由

儿童资源网

父母心得-给孩子充分自由


  立下的规矩,家长首先要自律;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不能在家一套,在外一套。
  规矩不是绝对不能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晚睡一个小时等等——对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孩子天性如此,你越不让他做,他越想做,那就不妨让他做一次,目的达到了,兴趣也就消失了。一次偶然的“放纵”不会养成什么坏习惯。另外,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别苛求完美,唠唠叨叨,让孩子心烦意乱。
  有些我们看着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狠”话(“我要拿枪把他打死”),咬人打人,更正无数次也不奏效,那就干脆冷处理好了,多对别人道歉,少对孩子做过激反应这些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过激的反应倒会强化他的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就更不愿意放弃了。耐心等一段时间,他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寡味,不再“表演”了。
  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方法,不一定要正面要求。比如Sam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怎么说也不管用,小巫就经常做带馅的食品,把青菜包进去。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约束孩子,把孩子的一些行为都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把东西弄得稀里哗啦什么的,是非常好玩的事情。(他小时侯你用花啷棒逗他,怎么大了反倒不许他摇晃东西弄出声响?)这样想,家长就没必要恼火,而是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知道这样挺好玩的,但是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给孩子立了那么多规矩,强调了无数次,孩子还是做不到,真让家长气恼。但是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就是这个水平,家长只有拿出耐心,不怕麻烦,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也是孩子学习的必然过程。
  分辨孩子的感情需求,当孩子不讲理发脾气摔东西时,不要“硬碰硬”,而是迎上前去,拥抱爱抚孩子。“闹”的孩子大多是在索要爱和注意,你越把他往外推,越会适得其反。Sam一般都是在饿了累了困了的时候出现“不良行为”,小巫在安抚他的同时也会告诉他:“你肯定是饿了(困了),才这个样子,有点不讲理。”有时候这么一说,他就收敛起来,要妈妈抱了。
  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体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