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艺术
听到这样的语言,我们首先表现出:是吗?他被老师惩罚了,他很伤心吧,表示出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感到如果有一天我被惩罚,家长是关爱我的,这样说很重要。接着问老师当时是不是很生气,我们不能因为关爱孩子,而不顾老师的教育行为方式,老师怎么会这么生气,孩子就会把事情经过讲出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学生,家长会怎么做,这时孩子会进步会成长,这是我们对于孩子理解的角度上。
还比如:孩子说一部外国片很好看,我们班有同学看过,你说美国片子让人家挣钱,小孩子看有什么意思,学习紧张我们放假了买碟回家看,很多很多。其实孩子希望我们带他看电影,我们家长最简单的做法是说:是吗,这么好看,他讲了什么,有什么艺术成就,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看看,双方安排好时间。孩子自己经过考虑后,很可能就会说:算了吧,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咽头买个光碟看……而这正是我们要的结果。
所以,要理解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听得懂他背后的语言。齐齐哈尔一位家长向我咨询女儿的情感问题,成长问题,其实他女儿非常优秀,他感到女孩情感方面,不能受伤,要注意好。不住的在孩子方面讲,怕鬼鬼就来,你越讲,孩子就会往着这个方面思考。我就建议从今天开始把这个话题忘掉,今天聊十七大,聊身边故事,聊得很开心,未来哪一天在哪个城市生活。这点很重要。
不能孩子一说谁和谁是一对,家长就否定:是吗?小小年纪就谈对象不好,学生时代谈对象没有一个成功的。孩子举例,举的头头是道,我们哑口无言,我们说影响成绩,他说不,你就讲道理,预防孩子谈对象,他不和你讲了,关上情感大门,其实他想告诉你如果别人说我你会怎么办,你会理解我吗,他要听的是这一个,而不是你的大道理。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孩子说:我们班有同学转学了,转到好学校。他背后的语言是什么呢?如果你思考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可能是感觉在班级不太好,我也想进一个比较好的学校,或者是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或者是对我们班级学风有影响。不过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听出来。
还有一高三学生,说:我们班一个同学莫名其妙的出国了。。。家长很可能会说:其实他高三出国是逃避高考……这样,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确立问题本身:他怎么现在出国了,不参加高考呢……你转再多圈都没有用,你没有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想法。
所谓听话听音,背后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语言的力量很大,威力很大,我们怎样听懂背后的语言,只有一条,可以说是万能钥匙,你只要用就非常好,反问设问疑问,就是一个字“问”。
在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尽量说:是吗?真的呀?!一定要诧异,给你们班带来轰动了吗,他就把所有都讲一遍,因为你让他打开了话匣。
等他整个话题讲完了,家长还应该问:你们班有没有学生没有受他影响的?这句话很重要,暗示如果那个人没有受到影响,你也可以不受它影响,但这话不是我讲的,是孩子说的。
家长还可以问,你对他出国以后有什么想法,出国是有目的的,他就会想到这个目的能不能在国外出现,你对出国是怎么想的,了解他内心真正的东西。如果说我们让他感觉到带有父母本身意识,我也想出国,我现在如何,然后我们再对他基本的问法,目前你的高考怎么思考的,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孩子内心全部拿出来了,背后的语言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问出来的。
我们家长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也不懂心理学方面知识,所以只要记住一点:多“问”,让孩子多说,就能把事情处理好。听语言本后的语言,听话外音,想他的心里话,通过问让他自己讲出来,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还经常犯一个错误:不讲人话。很多时候,你讲的是话,但不是人话。
我们很多情况下在伤害我们的亲人: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懒,你就不能考到前十名,你真的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吗,你以为钱是好挣的……这样的语言没有人愿意听,你也不会希望领导这么和你讲话的!
很家长和孩子讲话时会非常生气。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人,孩子是长大了的孩子,我们就知道该怎么与孩子交流,怎样讲话了:要把孩子当成领导,把孩子当成给我们看病的医生,把孩子看成我们的导师,你讲的语言孩子保证喜欢听,而且乐意听,听了开心。我们用心考虑它,要去体谅他,体悟他。
很多家长听讲座感到老师讲的好,回家怎么做倒做不好。这就是问题严重性,我们真正要做到,不是他讲的有多好,而是我回去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做,就好办了。我希望听到的是我做到的是怎样好。您进步了,可以找我,与我交流。汇报你的工作。
所以我们讲人话,就是把孩子当成人,其实我们有时把自己当成人,有时我们错位是把孩子一会当成神,一会当成鬼,人鬼神不分家,其实只要在心里真正把他当成“人”就好办了。
所以当我们与孩子沟通交流时,技巧艺术没有什么,原则人人都知道,可是我们老犯错误,甚至一天犯很多次错误,这就很可怕。有一位母亲为了怕孩子烦,硬是忍了20多天不和孩子讲话,不啰嗦,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我就教了她一招:晚上把孩子肩膀一拍,说妈妈做了一个梦,说五遍,小孩急了你快说啊!家长要问:“你真要听吗?我不敢讲,怕你烦!”“我不烦!”“我做了个梦,老师表扬你,这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讲完了嘴闭上孩子笑了。
多好!你把该将的讲完了,而且孩子没有生气。其实,家长是导演,是演员,是编剧,很不容易!很多朋友看徐老师的博客,觉得谁做家长都不合格,我说对的,中国缺乏这样的环境,很多人靠大量的讲座,听的激动听得感动。想想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怎么操作,讲座很好,操作不起来。
我的讲座只是给大家讲故事,给家长一两点的意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交流很重要。家长永远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每天要让自己进步一点点,今天的讲的进步在哪里:会说话就可以了,会问问题,会听,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我们用不着掌握理论,你们理论越多,孩子越烦,用心体悟我们自己怎样进步。
我们其实无法改变孩子,但是可以影响孩子,我们无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不让他有坏习惯产生的条件,这是重要的!
中国的家长苦不苦?累不累?真是又苦又累!但这都是我们自己不恰当地期望造成的。在一次讲座中,一位辽宁家长递纸条:孩子弹钢琴总是不认真怎么办?我笑一笑说“你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吗?”家长说“弹着玩的”!我说:那就不要以钢琴家的标准要求他的!这只是兴趣爱好,不要把它当成专业!我自己练书法练20年,不把它当成专业,每天看着自己写的字很高兴,别人看着也觉得赏心悦目,这就够了!
所以与孩子交流时,要认识到:孩子本身是独特的、唯一的,不是人云亦云的,不是准备去做钢琴家的!这样你会建立一个很好的心态。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于孩子的沟通交流才是实实在在的,重要在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我们不要讲太多的技巧,我们用心去听。
今天听完我的独白,应该能够晓得与孩子沟通。不论孩子多大,结婚生子也好,都能交流。了解一些东西,认识一些东西,我们应该清楚每一个行为背后的东西。
要想与孩子有个更好的沟通交流,首先做好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交流,和我们的另一半交流,这也是我们交流的原则,交流的方向,能听懂孩子的话是高明的,能知道孩子想什么是聪明的,能够知道孩子未来做什么更聪明,我们不是给孩子算命,而是知道孩子要做什么,以后聊怎样激发潜能,怎样开家长会。作为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会与孩子交流沟通,交流沟通很重要,使得我们一生都与孩子有话说,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