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
妻子也会大声附和:“这个人笑得好灿烂呀,主要是因为她有一口好牙齿,如果她的牙齿不好看,又黄又稀的,估计她不敢这样笑。”
“这个人的牙齿好难看呀……”
儿子坐在旁边扭头看看我们,盯着电视静静地看着,没有说话。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听到了儿子在洗脸间刷牙的声音,比平时刷牙时间长。
我的一个同事要去补牙。我正好没事,就与他一起去了。当时,儿子没事,我就带上了他。儿子来到医院,看到那些贴在墙上的“爱牙宣传图”,可能看到不好看的吧,儿子吓得用手掩住了小嘴。再看到医生用尖尖地利器给我的同事钻牙,看到同事吐着带血的口水,儿子可紧张了。我趁机又请医生给他讲了一些不刷牙的危害……总之,这一次的所见所闻让儿子大为震惊,我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我知道儿子内心真的开始重视刷牙这件事了,不再把刷牙看成可有可无的事了。尤其是到了10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注重美了,那么利用这种方式就会更有效。
以上是我对儿子的一个小小的暗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愿意被硬性教育。如果父母动辄把孩子拉到身边,对孩子说:“来,我得教育教育你。你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孩子肯定会烦的。
另外,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不要轻视环境的力量。
很多人都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认为自我控制仅与人的意志力有关,一个人的决心越大,意志越强,他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强。然而,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客观环境支配的,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可控制的。
一个人有某种坏习惯,主要不是因为他缺乏毅力,而是因为这个习惯总是能得到处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
好习惯的形成有同样的道理,习惯好的孩子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强,而是因为他周围存在强化好习惯的客观环境。
这个观点对意志力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很有意义。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仅有决心和意志力是不行的,还得加强训练,主动学习自我控制程序。
以我培养孩子看书为例,我就是充分利用了环境的力量。我的孩子现在读三年级,前两天我帮孩子统计:看的课外书已经达到了110本。而且都是200页以上的字书。这里面就有一个窍门。就是充分利用环境。
一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每个双休日都陪孩子到书店坐坐,那里有很多看书的孩子,书店也专门安排了坐位给孩子们看书,所以那里很容易形成一个看书的“气”场。
二是,在家里每天晚上我们全家定了一个全家看书的时间。每天9点钟的时候,全家人都安安静静在坐在书桌上看20分钟书。所以孩子很容易静下来。
就这样天天坚持,儿子慢慢养成了看书的习惯。现在我发觉,儿子每天睡觉前不拿本书看看,他就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