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火爆脾气怎么办
培养移情能力,消除自我中心。
【场景三】最近,4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东西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行拿走的话,她又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
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象。家长不妨尝试这些方法:向孩子倾诉情感。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那样做,我会很生气等,并讲清楚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绪。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欢乐或痛苦,还能学到表达情感的词汇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遇到一个孩子摔倒时,让他回忆自己摔倒时痛苦的感受,从而换位体会他人的情绪。
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绪激动,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让孩子捶打枕头、撕纸、大吼等;或者放点音乐,进行户外运动,既是一种释放,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延伸阅读】家长火冒三丈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家长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训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饱揍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要知道,在5种情况下,是绝对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就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感情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十分强烈,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如果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拉紧,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数次;出外散步10分钟;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相关阅读】孩子坏情绪的原因
1、无理取闹
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容易犯的错。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孩子不喜欢刷牙,每次刷牙的时候就故意捣乱或吵闹;妈妈爸爸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到了商店里,他一定要买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不买就大吵大闹等等。
应对招数:转移注意力
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孩子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态度强硬地逼宝宝就范,也会搞得大人、孩子都非常生气。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既让孩子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2、遭遇失败
孩子的心非常简单和单纯,但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比如,孩子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房子突然塌了。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
应对招数:同情并给与鼓励
告诉孩子,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以此缓解孩子的压力和自责的情绪。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不要吝啬你的亲情,轻吻一下孩子或抱抱他,都是让孩子摆脱坏情绪的好方法。等孩子情绪稍稍稳定后,再帮他找到失败的原冈,一起完成原先的任务。
3、要求得不到满足
孩子终归是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当他在街头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当众哭闹甚至躺在地上耍赖时,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很多父母也许都会忍不住厉声喝斥,但这对控制场面毫无用处,对安抚孩子的情绪也是没有帮助的。孩子会很长时间愤愤不平,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觉得是父母对他不好。
应对招数:保持冷静教导孩子
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是孩子在公众场所闹别扭。但是大人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喝斥他,因为你的干预愈多,他的脾气可能愈强烈。孩子闹情绪,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的,大人表现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过分。这时,你先深呼吸,由一数到十,平静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跟孩子说话,这也是给孩子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孩子见你如此冷静,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
如果孩子仍然无法冷静,就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无人的场所,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当然,你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离开他一会儿,孩子“打仗”找不到对手,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感到没有意思,发脾气也就停止了。
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原因往往在于家长身上。
首先,是家人的溺爱。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过分疼爱孩子,总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有求必应,而不考虑这种要求是不是适当。这样就逐渐使儿童滋生了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其次,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父亲认为是好事,母亲说坏,爷爷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
再次,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
最后,提及一点,家长不要自已经常暴怒发作,摔盆砸碗。
【点灯心语】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面对孩子的小牛脾气,父母要尽量理解他们,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对症下“药”才能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