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教子想不优秀都难
2、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好奇心极强,常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觉得亲爱迪生提出的那些问题很愚蠢。我想,孩子们一定是带着好奇心出生的。
3、我不强制他,我要和儿子一起享受思考的乐趣。默记教科书,长大以后起不了任何作用。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
4、我从来没有假设过他如果是个好孩子、如果他听话等诸如此类的条件,我爱的是真实的爱迪生。
5、我也从来没有将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与其斥责爱迪生的缺点,我更希望拓展他的优点。
6、他做错了事时,我会毫不宽恕的训斥他。我好几次都用枝条抽打他的屁股。斥责时说明理由,而且在短时间内就结束。斥责以后两人尽量在一起交谈。
7、在他睡觉时,我会给他读书、唱儿歌,而且还紧紧地抱着他。这是最幸福的时候。
塑造男孩的阳刚气(培养下一代)
父母多些陪伴少点溺爱学校不要限制好动天性
在幼儿园、学校,越来越多的男孩不像男孩,做事不“爷们”,说话“娘娘腔”,不敢说、不敢做、不独立,让不少人担忧,下一代男人还能顶天立地吗?
近日,杭州一位小学老师通过长达两年的调查发现,67%的男生胆小、自卑、依赖、内向,跟家庭教养方式关系密切。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活泼开朗、热情直率;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及家庭成员经常吵架的,孩子的性格比较冷漠、孤僻、自卑;溺爱或专制家庭也会让男孩不阳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研究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上就已出现性别意识模糊,特别是“男孩女性化”的现象。《拯救男孩》作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文道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
1.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中,女孩记忆力、理解力相对较强,优势较大,与女生相对“文静”的心理生理特点契合;好动的男孩往往坐不住,爱蹦爱跳、爱冒险、情绪不好控制,导致学业危机,并且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进而出现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
2.父爱缺失: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父亲不在的男孩里,约23%被评价为不合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说,没有父亲让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失,也少了学习怎样做男人的机会。李文道说:“中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爱的问题。缺乏父教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胆小如鼠,如受了欺负不敢出声;二是胆大包天,走向犯罪的道路。母教溺爱则无形地抹去了男孩们的责任感和气魄,使他们变软弱。因此,父亲请记住: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孙云晓说,性别认同及性心理发展的年龄是0~4岁,失去这个机会,男孩就容易变得像女孩一样柔弱,以后难以“矫正”。在男孩3岁时让他从事“体力活”,如搬东西、保护更小的孩子、帮妈妈拿东西等。告诉他,男孩有责任照顾女孩、保护家人等。父亲一定要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在亲子交流过程中,建立起男性的责任感和胆量。在对男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一味用“听话”、“很乖”等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就事论事,让他明白道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其与人交往能力,并适量锻炼运动等,让他从小适应一个男性的角色。▲《生命时报》记者张杰
孩子最怕父母做哪八件事?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他们在培养子女方面都舍得花钱,花精力,但却很少注意自己家庭气氛的创造。而据专家调查得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最害怕会出现的这八件事就与父母的行为有关。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去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4、父母失信、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