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可少的6大性格品质
初生之犊不怕虎。孩子就是要天不怕地不怕。在所有的恐惧心理中,只有一种畏惧心理,是健康的心理,那就是: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产生畏惧。孩子应有强烈的自信心。在潜意识里,自我意像要高:我聪明,我能干。爸爸妈妈喜欢我,爷爷奶奶喜欢我,我是个好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当着邻居或其他人的面,贬低孩子,乱贴“标签”,什么“苯”、“没出息”等等。这样的孩子,也会形成自我意像,可惜是不良的自我意像。这样长期以往,孩子会缺乏“动力系统”,没有自信。
性格品质5:独立创新
西方的父母,非常看重自己的孩子能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早地说“不”,或“我不喜欢”,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有主见。但东方教育却忽视这一点。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父母教育孩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听话。”
当孩子能自己吃饭时,父母还在喂饭,孩子在生理上早就断了奶,可心理上却没断奶,老是依偎在母亲怀里长不大。
如今的社会并不欢迎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而是欢迎有创新精神的人,而创新精神必须从婴幼儿就开始抓起。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尤其是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想像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来。
性格品质6:善良、有同情心
这是在调查中得分最低的一项,也是让我们感觉很痛心。我认为,此项得分最低的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溺”在辞典中的解释是“淹斃”。水可以淹死一个人,“溺爱”则可以葬送一个人的良好个性!
我在大学里任教,常常发现:有些大学生很冷漠、自私和缺乏同情心,而这不得不追朔到幼年时的教育。因而,自小让孩子拥有同情心和怜悯心,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心的基础。
一减一等于零。人生倘若没有爱,只是沙漠一片。爱,使人高尚,有了爱,人性才光辉灿烂!我们要给予孩子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并教他拥有爱心,而不是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