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问题的核心是在孩子身上,但是这样的一句话可以在心理上避免让孩子和父母对立起来,拉进双方距离,尝试让孩子倾听你的想法,提高孩子的参与度,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有时你可以让孩子就如何解决这些家庭问题提一些建议,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创造性。只要你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你就可以改变孩子对问题的一些看法,让孩子对解决问题更感兴趣。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伟伟有一个机器人玩具,所以我也要。”“妈妈在吃巧克力,我也要吃一个。”这都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家长讨价还价时的简单逻辑。在这个情况下,你可以跟宝宝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别人喜欢的你不一定会喜欢。”你要让孩子懂得,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你突发奇想想要就能要的,只有在你真正有需要时才有必要去拥有它。
正如姐姐她近视眼了她要买一副眼镜,但是宝宝没有近视所以不用买。家长对孩子进行有关物质需求教育时应避免奢华,家长凡事有求必应,总要给孩子最好的,当孩子长到幼儿阶段时,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明显起来,容易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太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等。所以让孩子懂得生活或者物质并不是人有我有,人要我也要,这有利于孩子未来价值观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