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刚刚进园的时候,感冒发烧常常接踵而至,烦恼得很。
一位无助的妈妈提问:牛仔今年四周岁,上幼儿园了,从过年到现在,反复地感冒咳嗽,每次感冒都说是支气管炎,3月底发现有支原体感染……其实我宝宝从小体质比较弱,肠胃也不好。6个月戒奶后,喝奶粉上火,高烧40℃住院一周,后来两岁的时候,因小区水管污染,感染轮状病毒又住院一周。从此,身体奇差,每月至少要去医院报到一次。请问这样的体弱儿应该怎么喂养?
解答: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医师 谭小华
牛仔妈妈的问题比较凌乱,问题的核心是“宝宝为什么这么多病”。生活中,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刚刚进园的时候,感冒发烧常常接踵而至,烦恼得很。
医院门诊中,常有家长希望儿科医师开点药、开个营养方子,让孩子体质变好,少受病痛之苦。
大家都知道,托儿机构过的都是集体生活,空间比较密闭,而且有时候小朋友们经常会共用一些玩具或其他公共设施,而小朋友们的卫生意识并不强,这些都是病原体传播的有利因素。与其吃药、补充营养,不如培养小朋友们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病原体有机可乘,如饭前、饭后、便前、便后、玩耍前后洗手;咳嗽、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感冒、腹泻等不舒服最好留在家里不要上学等等。
培养孩子注意手的卫生
怎样洗手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洗手,给他看洗手的方法,不仅是手掌,指甲和指尖也要仔细清洗,还要抹上肥皂,彻底清洗干净。
什么时候要洗手
洗手的时机也要不断提醒,比如在吃东西之前,上厕所后,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家长多提醒小孩检查双手,适时鼓励,使小孩更容易养成习惯。
除了饭前、便后洗手,防止手将病菌到处散播也很重要。平时我们会教孩子咳嗽、打喷嚏要捂住口鼻,还要多教一点:然后再把手洗干净。如果这时候没有洗手,孩子手上的病菌便黏到了他们碰触的地方,比如衣物、玩具、桌面等等,而另外的孩子再次碰触这些地方的时候,病菌便散播开来。
指甲修剪
洗手并不能有效地清理指甲,让这里成为卫生死角。清理指甲包括剪指甲和清理指甲污垢两项工作。留得太长,指甲内容易积聚污垢,而且在活动中容易受伤,反之,若剪得太短,紧挨着皮肉, 那就起不到保护指尖的作用,容易使指甲缝感染发炎。
擦手毛巾
洗手之后擦手用的毛巾、擦桌布也是卫生关键。如果毛巾没有及时更换,毛巾上也可能有病菌的大量积聚,特别是春天时候,没有干透的毛巾上病菌繁殖迅速,很容易使病菌散播。擦手用的毛巾应该每次清洗后烘干再用,梅雨时节、倒春寒天,建议用风干机、纸巾代替擦手毛巾。擦桌布可以定时用消毒液浸泡,防止病菌窝藏。
纠正吸吮手习惯
吸吮手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习惯,可是吮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病从口入”,家长要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嗜好。
手上有伤口
小孩手上常常有小伤口,这时候,保护伤口的创可贴或其他敷料就要注意更换时间,敷料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起码应一天一换。在使用防水创可贴时,尽量少与水接触,要注意观察和保护伤口,要及时更换被水浸湿的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