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宫缩痛

儿童资源网

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亦称产后腹痛,中医古称“儿枕痛”,常发生在产后2-4天。是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的疼痛,亦称为产后痛或后阵痛。发生这种疼痛的人占少数,多见于经产妇,特别是双胎或急产的人,初产妇的后阵痛则相对校轻。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产后宫缩痛是在子宫复旧的过程中子宫持续不断且不规则的收缩所敛。由于子宫肌肉纤维收缩力强,引起局部血管缺血、组织低氧、神经纤维受压而出现剧烈阵痛。因此在疼痛时可看到下腹部隆起,用手可摸到发硬的子宫。同时,由于婴儿吸吮乳头,使子宫反射性地收缩,因而收缩力量加倍增强,故哺乳时疼痛尤其显著。伴随着子宫收缩时的疼痛,由阴道排出的恶露亦较多。这种较重的疼痛一般是后阵痛。
  如果产后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也会发生剧烈的子宫收缩痛。子宫通过收缩以便排出残留物,因而疼痛加重,甚至疼捕难忍。因此,疼痛剧烈时,应详细检查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如确无残留物,可进行阵痛治疗。
  宫缩痛一般于疼痛3-4天后自然消失。疼痛轻者可不必治疗,较重的可给予镇静止痛药,或做下腹部按摩。
  苏南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即给产妇用中药益母草熬汤喝,1次用50克左右,每日l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用l周左右。此方可活血化淤、止痛,有助于恶露及残留胎膜组织等的排出,保证子宫复旧的顺利进行。待腹痛停止,恶露消失后可停服。现如今市场上有经浓缩过的益母草膏或益母草口服液供应。膏剂每次用温开水冲服l汤匙,I5-20毫升,每日服3次;口服液则l次l支,每日3次。这两种中成药省却熬药之苦,应用更方便,而且剂量更好掌握,药物质量也更稳定。
  浙江民间则用生化汤治疗宫缩痛: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炭1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单方可用:焦山楂15克,红糖30克,生姜3片,开水冲,代茶饮,不拘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