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的推拿方法

儿童资源网

食积的推拿方法

  小儿食积,又叫积滞,指小儿伤于乳、食,停聚于中上腹部,积而不化,滞而不行,最后导致的一种胃肠疾患。小儿食积主要特征就是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打饱嗝,吐酸水,大便溏薄或秘结。这个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因为夏秋季节暑热多湿,消化功能不强,所以发病率略高。各年龄组的小儿均可发病,但又以婴幼儿更为多见。

  在中医临床上,小儿食积常分为伤乳和伤食两类。伤乳多指还在吃奶的婴儿,因哺乳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造成停积脾胃,壅而不化,形成乳积。伤食多为年龄较大的儿童,因为饥饱无度,喂养不当,或者过度食用肥甘厚味及寒凉食物,或食入不易消化的柿子、黑枣、豆类食物,都可能造成食物停积在脾胃中,最后形成食积。

  该病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小儿食积治疗后一般可痊愈,也有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证。

  不要把小儿食积与厌食和疳证弄混淆。厌食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与食积的区别在于,没有腹部胀满,大便酸臭,打饱嗝,吐酸水等症状。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积滞日久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血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疳症以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腹胀或凹陷,青筋暴露,饮食异常(厌食,嗜食或异食)为特征。疳证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不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阴液耗竭,阳气亡脱,从而危及生命。

  不同原因导致的小儿积食都应该怎么治疗呢?

  乳食内积型临床表现:伤于乳者,则不思乳食,打饱嗝觉有酸馊味或呕吐乳片,烦躁多啼,腹满胀痛,大便酸臭或夹有乳块;伤于食者,则呕吐酸馊食物残渣,脘腹胀痛拒按,哭闹不宁,不思饮食,大便臭秽,小便短赤或如淘米水,或伴有低热,手足心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操作手法:搓摩胁肋、顺摩中脘、顺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等。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平日的调养。

  1、合理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饱过饥,应该挑选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忌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及妄加滋补;

  2、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循序渐进原则来添加辅食,不可骤然过多添加,也不可到期而不给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