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那些艰难的二选一?

儿童资源网

如何面对那些艰难的二选一?

  如果你面对的真的是艰难的抉择,那么108个小时之后,你会在白纸上看到写满了的18个Pros和15个Cons,还有一堆树状的思维导图。同时,逻辑异常发达的你的头发也快掉的差不多了。

  但是,你仍然无法在这两个选择之间画上一个大大的「>」或者「<」或者「=」。

  你有没有想过这三个符号本身存在着问题?

  当你用这三个符号来判断两个选择的时候,你已经下意识地做出了一个假设——

  你觉得“伦理、道德、美貌、责任、善良、喜怒哀乐”这样的价值,是可以和“体积、长度、重量、分数、收入、成本“这样的科学价值一样用尺子衡量的。

  换句话说,你觉得科学的逻辑思考是寻找这个世界真相的唯一钥匙。这就是你脑洞最大的缺陷。

  事实是,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个是客观的世界:苹果比橘子更偏红色的,足球场比篮球场要长77米,把服务器从国外搬到国内会使得网站平均访问速度提升1.3秒从而使得用户跳出率降低25%(这是你比较擅长的那个世界)。而另一个,是主观的世界,一个叫做“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应该做什么”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有着两种无法互相比较的衡量标准。

  当我们越聪明,我们就越容易尝试用「科学逻辑世界」的成功经验去努力分析「我应该做什么的世界」的选择。然后你的头就秃了。

  面对艰难的抉择时,我们之所以痛苦和纠结,是因为我们的科学脑洞告诉我们这两个选择里一定有一个是更正确的。

  事实是,没有“更正确的那个选择”。

  尽管你的逻辑可能无法接受,但是在「我应该做什么的世界」里,存在着除了「>」、「<」、「=」以外的第四种价值关系。就让我们称它为「>=<」。

  喂喂喂,大叔你怎么开始卖萌了。

  不是,我这不是要跟你讲答案来着。

  Part3:一个个决定性的机会

  遇到「>=<」时,大部分人都很痛苦。但其实,「>=<」是少数让人生变得有意义的时刻。

  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简单的决定,也就是「>」、「<」、「=」的决定。这当中也包括了“把服务器从国外搬到国内会使得网站平均访问速度提升1.3秒从而使得用户跳出率降低25%”这样看似复杂但其实简单的商业决定。

  换句话说,所有「>」、「<」、「=」的决定都可以由一台超级电脑通过无数次枚举的方式得出结论。

  从某种角度上看,在面对这些简单的决定时,我们就是「>」、「<」、「=」的奴隶。地球上无数个看似不同的鲜活个体都只有一个同样的正确答案。那个答案和一台电脑的一样。

  但再聪明的电脑都无法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艰难的「>=<」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在人生忙忙碌碌的几十年里,这一些艰难的二选一让我们终于有机会做出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忘掉逻辑上已经被完爆的「>」、「<」、「=」。我们终于可以问自己:“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想要成为「减完肥才有资本穿比基尼」还是「好吃好喝老娘才活得开心」?我想要追求多少梦想?我想要承担多少责任?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妻子或丈夫、一个怎样的女儿或儿子、一个怎样的妈妈或爸爸?

  我们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随波逐流,没有多少次这样向内审视、定义自己的机会。而「>=<」的这一刻,你想成为谁,你便做出怎样的选择。你的人生只有这些时刻是自由的。

  这就是“如何面对人生中艰难的二选一?“的终极答案。它来自于逻辑推导,但是却又不受限于逻辑。它可能不是你期待的那种答案,至少,它不是伸手党会想要看到的那种标准框架,这种标准框架只存在于「科学逻辑世界」里。这个终极答案,更多的是看待「人生中艰难的二选一」的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