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要扔掉,断奶有诀窍
要使孩子彻底断奶,不能一蹴而就,讲究一定的策略很有必要。父母要抓住孩子学吃的关键期,掌握好断奶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断奶食品,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良好习惯。
断奶是指从正常母乳喂养过程中,由母乳为唯一食品过渡到用母乳以外的食品来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8~9个月,这一时期被称为断奶期。
要使孩子彻底断奶,不能一蹴而就,讲究一定的策略很有必要。父母要抓住孩子学吃的关键期,掌握好断奶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断奶食品,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抓住孩子学吃的关键期
4~6个月,是婴儿学吃的的最佳年龄。有的母亲自认为奶水充足,到了这个阶段也不逐步增加辅食。有的母亲用纯母乳一直喂养到1岁,甚至到2岁。这时,再给孩子加辅食就比较困难了。根据婴儿发育情况,从4~6个月起应逐步改变食物种类和摄食方式,如从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然后到软食,再到固体食物。同时,应从吸吮奶头逐步过渡到用杯、碗、勺、筷子进食,使之成为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掌握好断奶的时间
断奶应从4~6个月开始,逐渐加量,至1岁到1岁3个月时可以完全断奶。如果孩子1岁生日在夏天,则断奶时间可适当提前,慢慢过渡,到秋天后,就可以完成整个断奶过程。
选择恰当的断奶食品
给幼儿吃辅食,要从吃糊状食品逐步过渡到吃固体食品。断奶期间,特别是断奶开始时,应以糊状食品为主。
选择断奶食品,一是要营养素种类齐全,比例恰当;二是不应含有任何激素、色素和防腐剂;三是口感要好,容易消化。
个别婴儿7个月时,对鸡蛋,甚至是蛋黄过敏,其临床表现多为湿疹,个别还可见荨麻疹或呼吸道症状。一旦发现,应暂停该食品的喂养,等婴儿长大到7个月,肠道功能较成熟后再逐步添加。
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吃饭前要有良好的进餐气氛,孩子要从小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要学会等待家人共同进餐,逐步培养良好的进餐礼节。
培养孩子自己进食,从心理上讲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任何事情,包括吃饭,都应该自己来完成。从智力开发来说也很重要,吃饭时不能光张嘴,要自己动手,手眼要协调,动作要正确。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因怕脏、怕乱而不让孩子自己吃,更不要因孩子初学吃饭时弄得到处都是食物而加以训斥。要引导其正确进食,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培养一种良好的“学吃”气氛,帮孩子树立信心。
还要注意的是,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边吃边玩。如果只顾玩,就应该暂时停止进食,待孩子自己想进食时再喂给,或是1小时后再喂食。要慢慢教他们懂得:吃饭时就专心吃饭,一边吃一边玩不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