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宝宝健康的一面镜子
2006年冬季的一天清晨,在我眼巴巴的期盼中,儿子呱呱坠地了,看着他粉扑扑的小脸蛋儿,听着他响亮的哭声,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天中午回家,妻子刚给孩子喂完奶,我高兴地上前逗宝宝玩。摸着宝宝的头,突然间,我发现他的头顶上面有个菱形的软空隙,还微微有点起伏。我心中不由一惊,忙问妻子宝宝怎么了?头上怎么个有缝隙的?妻子凑过来看看,也吓了一大跳。刚从老家过来的妈妈听我们大呼小叫的,赶紧过来看个究竟。待弄明白后,妈妈却笑了:“你们是怎么做人父母的,做过‘功课’没有?这哪是什么裂缝,分明是囟门嘛,老百姓常说的‘呼吸顶’就是这里,知道了吧?孩子两周岁以后囟门就能长严实了。
医生点评:人的颅骨由6块骨头组成,孩子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相互衔接处会存在一定缝隙。头顶部前中央为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称为前囟门,民间欲称:“天门盖”。孩子出生时,前囟对边斜径约2厘米,外观平坦或稍微凹陷,抚摸感常软乎乎的,时有轻微跳动感;此后,会随头围的增大而所扩大;6个月后,才开始随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左右闭合。而后囟门为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闭合仅撕开,最晚在2~4个月时闭合。
孩子一岁半以前,医生通过对囟门的大小和紧张度等情况的检查,可了解真发育和无疾病。如出现前囟门明显凹陷,常见于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或严重营养不良;前囟门饱满、鼓起,高出颅骨表面,则提示婴儿因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肿瘤或某些药物中毒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囟门过早闭合多见于小头畸形,对迟闭合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症和脑积水等。
抚摸、洗手,并不“坏囟”
之后,妈妈又认真地告诫我们,宝宝的囟门在长拢之前是摸不得,碰不得的,胡乱摸孩子的头,要是伤着了,宝宝就会变成傻子和哑巴的。听了老人家一番经验之谈,我和妻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原来那小“窗口”还有这样的玄机,幸亏刚才没犯规。
孩子快满月了,看到小家伙实在脏得不顺眼,我和妻商量着要给孩子洗个澡。谁知妈妈说啥也不同意;大冷天的,洗什么澡呀?把俺宝贝孙水冻病了咋办?再说孩子的囟门娇贵得很,万一洗头时碰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既然妈妈都这么说了,我们也只好作罢,只像往常一样,用热毛巾把孩子的脸蛋儿、脖子、腋窝和大腿根擦擦了事。
医生点评:我国民间有“护囟”的习俗,认为孩子的头部不能摸,甚至头皮上的胎脂都不能洗掉,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实际上,囟门部位虽然没有骨质覆盖,但头皮,皮下结缔组织,以及硬脑膜等,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只要不受重创打击,仅仅是抚摸、洗头等。并不会损伤到孩子的大脑,更不会让孩子变聋子、哑巴或变傻。
常清洁,不长乳痂
转眼,夏天到了,天气已热,宝宝也快半岁了。一次,我和妻子给宝宝洗澡,看到他头顶靠近囟门的地方有一层灰黑色,像鱼鳞似的东西,于是想帮他搓掉。可妈妈仍在坚持不让我们碰宝宝的囟门,就这样,又过了两个月,宝宝头顶截止积越厚的脏东西已结成了灰黄带红的痂块,连头发也只剩下稀疏可辨的黄毛,并且宝宝的小手总是试图去搔抓它。至此,我们才隐约感觉到不妥,于是赶紧带上孩子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