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是在婴儿群体中多发且死亡率高,危险程度大的病症,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威胁到婴儿的性命以及今后的健康。那么,在日常的护理中,要如何避免婴儿窒息?一旦发生窒息又要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什么是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多发生在临产以及分娩过程中,是导致新生儿在产后即刻出现窒息症状的一种疾病。这种窒息源于胎儿发育过程或是分娩时所受到的压迫,从根本上来说是从产前直至分娩的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
新生儿窒息表现在新生儿呼吸不畅、呼吸受阻、气息紊乱,血液含氧量不足并产生其他呼吸衰竭的病状,在新生儿死亡病因中的高比例使它成为新生儿的一大疾病杀手。因此在分娩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以备在发生新生儿窒息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和补救措施,以减少窒息对脑部和其他生理机能的损害,降低脑损伤等窒息后遗症的发生率。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来获得氧气,待产期内胎盘、脐带、母婴身体情况及产时处理等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供氧不足和呼吸障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新生儿窒息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窒息多是由胎儿窒息发展而成。
1.孕妇因素
(1)孕妇患有急、重病,如重度贫血、心脏病、糖尿病、急性失血、严重传染性疾病,或妊娠痫证等妊娠期疾病。
(2)孕妇吸烟以及二手烟,吸食毒品等。
(3)大龄孕妇(≥35周岁)、未成年孕妇(<16周岁)及多胎孕妇等。
2.胎盘因素
胎盘发生错位、老化、功能受损或病变等。
3.脐带因素
(1)过长:易下垂脱出,缠绕打结甚至勒住胎儿脖子。
(2)过短:脐带易被拉扯。
4.胎儿因素
(1)先天发育
发育不全或畸形,比如食道闭锁、先天性心脏病等。
(2)环境诱发
误吸羊水、胎粪引发呼吸道阻塞,或者宫内感染等。
5.分娩因素
(1)子宫收缩力度不足。
(2)胎头吸引术、高位产钳术、臀牵引等手术。
(3)麻醉、镇痛或催产类药物未按照规定要求使用。
(4)胎儿头太大或位置不当。
6.护理因素
(1)婴儿喂食后立马平躺,会导致奶误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
(2)喂奶速度太快,导致婴儿被呛。
(3)婴儿使用的被子太过厚重,睡前用被子蒙住婴儿的头部引发窒息。
(4)母婴睡一张床时,妈妈误压婴儿的头部。
(5)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捂在被子里给婴儿喂奶,误盖住婴儿口鼻。
(6)外出时用包裹布缠绕婴儿太紧,使婴儿难以呼吸。
(7)婴儿趴着睡觉,不小心被枕巾蒙脸。
(8)口水兜遮住孩子的口鼻。
新生儿窒息的症状
1.嘴唇发乌,面无血色,身体肤色泛紫。
2.气息薄弱,呼吸时急时缓甚至无呼吸。
3.心跳稳定在80-120次/min,或者心跳紊乱不明显,且低于80次/min。
4.肌肉松弛时仍维持高强度的张力,姿势僵硬或肌肉张力低下。
5.喉前庭及声门区对外界刺激反应存在或消失。
6.并发症:对脑部损伤最大,对肝肾等其他器官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表现的症状也存在差异。
(1)中枢神经:脑部缺氧缺血,产生颅内出血。
(2)中呼吸系统:胎粪吸入性肺炎、PPHN和肺出血。
(3)中心血管系统:心肌损伤,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4)中泌尿系统:影响到肾的正常工作,引发肾衰、肾静脉血栓。
(5)中代谢方面:血糖异常、患低钙和低钠血症。
(6)中消化系统:引发肠胃炎症,孩子易得黄疸。
如何诊断新生儿窒息
1.胎儿宫内窒息
胎儿在子宫内窒息时,胎动的频率明显升高,心跳速度加快,肠运动增加,大便失禁,此项可通过羊水颜色加以判别。窒息加重时,胎心频率会降低强度减弱直至停止跳动。
2.新生儿窒息的诊断
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1.治疗
(1)分娩前事先做好窒息的应对方案,准备好复苏器材。
(2)意外发生及时展开急救,动作迅速精准,尽可能避免损伤。
2.用药
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用药,来处理这些窒息所带来的症状。
(1)窒息不严重时,需及时输氧,疏通呼吸道,防寒,避免严重后果。
(2)窒息严重时,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要加以药物治疗。长时间的窒息会致使酸中毒、支气管哮喘、心跳减缓等反应 ,此时需要打强心剂。同时注射血容量扩充剂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婴儿窒息急救方法
1.抢救措施
(1)清理婴儿口鼻,疏通气管。
(2)促发呼吸复苏。给婴儿输氧,做人工呼吸,轻拍脚掌或用药物来刺激呼吸。
(3)注射肾上腺素,达到兴奋,促进心肌收缩的效果。
(4)出现窒息后以肌肉注射的方式补充维生素K1,以避免产生脑溢血。
(5)恢复婴儿的体温,避免受凉。
(6)治疗酸中毒,可注射适量碳酸氢钠。
(7)呼吸恢复正常后继续观察。
2.护理措施
(1)使用吸引器吸出阻塞呼吸道的障碍,包括口鼻内的分泌物;使婴儿保持易于呼吸的姿势,头上仰,勿过度蜷缩和平躺;帮助婴儿恢复体温。
(2)使用复苏气囊来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先使用较高压力,之后把压力从40厘米水柱调节降至20厘米,每三秒挤压一次,1-2秒通一次气。在使用面罩时,要注意面罩的大小是否适用于婴儿,并且正确地放置,使面罩与脸部之间无空隙,刚好完全罩住口鼻。
(3)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方法为>100次/min,力度约能使胸骨下沉2cm,同时做人工通气,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4)使用药物要遵从医师的指导,确保药物用量正确。
(5)婴儿恢复呼吸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病情监控,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窒息后遗症的症状。为了避免再次窒息,需要为婴儿疏通气管,父母要熟练掌握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