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不是好孩子

儿童资源网

乖孩子不是好孩子


  观点碰撞:究竟要不要“听话”
  有些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为喜欢。父母心目中的听话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希望孩子能安静一些,有规有矩的,做事情要按次序来,不要到处乱动。——某媒体美编 林妈妈
  在我的心目中,孩子没有“听话”、“不听话”的定义。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即使有时大人们觉得很“荒唐”。——思媛幼儿园 冯园长
  有时候,我允许孩子可以“不听从”我的指挥。如果孩子都按照爸爸妈妈的看法、思维去做事情,那么这样的孩子将来也难以独立。——某石油公司 阿玲妈妈
  听老一辈人说话,孩子能少走弯路、少碰壁。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我想孩子应该跟从父母的意愿。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针对孩子的特点,会合理安排他的学习进程。——全职妈妈 陈晓兰
  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
  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专家建议:听话与不听话“相结合”
  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不与长辈辩论,按照大人教导的旧经验办事。无疑,相对那些捣蛋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较适合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学习生活。理论上来说,他们碰壁的机会少,遇到的挫折也不多。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我认为,孩子的“听话”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作出正确的引导,用以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这些就有赖于父母以身作则。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与他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责任编辑:刘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