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

儿童资源网

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


  老威特不仅这样要求妻子,对女仆和男仆也是如此,他严禁仆人说方言。因为他觉得让威特学会方言是浪费时间。他只允许威特记标准的德语。因为只要记住标准读 法,就可以让他毫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老威特的做法应该引起许多年轻父母的深思,由于忙于工作,很多父母只好把自己的孩子交 给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保姆和长辈来看管,孩子整天生活在方言和土话中,学到的是一些残缺不全的只言片语,从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唤起孩子的兴趣
  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 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教读书也是如此。他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认识了这些字,你就 能明白 这些故事了。"他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威特的好奇心,或者干脆不讲给他听,只告诉他:"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这样一来,威特就有了一定要识字的 想法。这时,老威特就不失时机地教他识字。
  卡尔·威特教识字的方法和现在学校的方法不一样。他首先买来各十套10公分见方的德语 印刷 体铅字母、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然后把这些字贴在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做游 戏的方式教。和别人一样,他也是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字母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 威特把字母组合起来。在100多年前,他就实践了今天的蒙特梭利女士正在推行的教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显得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有创意的,这反映了卡尔·威特在教育孩 子时的良苦用心。
  西方字母只有26个,加上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复杂,所以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他 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的情况下就掌握了读。学会读之后,威特就掌握了更多的词汇。由于他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快就能读书了。
  我认为这一点对年轻的父母很有参考价值,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上有障碍。
  西方语言,无论是德语、英语、意大利语还是法语,都多少有些相似。所以威特能用德语自由阅读后,又立即开始学法语。当时他才6岁,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可自由阅读各种 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德语知识。
  按照惯例,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先从拉丁语学起。但老威特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他认为从与德语最相近的法语开始学起更合理,因而他教给威特的第一门外语就是法语 。对西方孩子来说,学习拉丁语也是相当难的,是所谓"令人头痛的语言"。因此,老威特 在教威特拉丁语之前做了相当的准备,他在教拉丁语之前,先把维吉尔的《艾丽库斯》中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漂亮的语言等讲给威特听,以唤起他的兴趣。他还告诉威特,要想 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就一定要学好拉丁语。
  小威特7岁时,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中场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问父亲:"爸爸,这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老威特说: "不错,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于是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类推,基本上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既然拉丁语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早点学呢?"这时,老威特觉得条件已经成熟,才开始教他拉丁语,结果威特只用了9个月就学会了。
  接下来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又学希腊语,英语用了3个月,希腊语用了6个月。威 特8岁时,已经可以阅读荷马、波鲁塔柯、维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