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佳的孩子照样是人才

儿童资源网

成绩不佳的孩子照样是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现代观念的引进,“素质教育”概念的普及似乎给孩子们带来了救世福音。但是很快,事实证明这一切只是换汤不换药,而且纵深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复杂化。由于受近年来风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奥林匹克的影响,小学教材看似很简单,可教辅资料和应试试卷上,出现了许多连中学生和大学生看见都挠头的古怪题型,家长看见头就大了,就像课本上教给孩子滑旱冰,可考试的时候却交给了孩子一块滑板,理由还很充足,美其名曰:这叫素质教育,能够纵向开发孩子的智力。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教育者们对于“素质”的认识还只限于“形”而忽略了“质”,他们认为素质是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通过分数和名次来确定,似乎让所有的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某些超越年龄的复杂运算,就是高素质了。他们没有想到,爱是一种素质,快乐是一种素质,独立是一种素质,自由是一种素质,思考是一种素质,想象是一种素质,创造是一种素质,动手能力是一种素质,适应社会是一种素质,团队精神也是一种素质……即使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观点,也只限于纸上谈兵,根本不具操作性,因为政府用考试学生的方式检测老师的水平,老师为了生存,哪敢履行自己所谓务实的教学思想,你既然用分数考我,我哪敢让学生喘口气,于是,教师喜爱学生就有了条件,成绩越好的学生,教师越是喜爱;成绩越差的学生,教师越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出现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在教师看来便是可爱的缺点、可爱的错误,如果出现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批评、警告、三番五次的叫家长,在人格上、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从而造成孩子多面的思想压力,直至心理扭曲,性格畸形。“素质教育”从对传统教育的突围开刀,最后以向传统的归顺告终。
  不管我们有多少充足的理由,挽救一个学生总比挽救一个走向罪犯边沿的青年更重要。请多多关爱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不断的容忍他、鼓舞他、赏识他和激励他,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励。有激励就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产生“成就感”、只有“成就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尊”和“自信”这两种品质,“自尊”和“自信”可以使学生产生最积极的学习心态。事实证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10% ——6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所以,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灌满知识容器,而是一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手中的“激励”就是永不会熄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