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徐岫茹: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儿童资源网

教育专家徐岫茹:学会尊重善于沟通 


  对中小学生家长的具体要求如下:
  1.学会尊重――
  1)客观地评价:以公正、开明的态度对待孩子,启发孩子自我评价,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下结论,应充分肯定孩子的优势与长处。
  2)鼓励与激励:鼓励孩子为自己设立奋斗目标,支持培养其尝试新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健康的竞争心理给予激励和帮助,引导孩子形成自尊、自理、自理的自信心。
  3)积极地约束:当孩子出现缺点、错误时,父母决不放任纵容姑息,应严肃对待,开诚布公说明看法,进行交流和批评,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矫正计划,监督孩子的行动。
  4)知错应道歉:如果父母出现错怪孩子的言行,或是有家教的失误,家长应勇于反思,主动向孩子认错道歉,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并诚恳听取孩子的意见。
  5)尊重隐私权: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与公民权,不私自翻看孩子的书包、日记和信件等物品,不偷听孩子的电话,进入孩子的房间,应先敲门。
  6)给予参与权:与孩子有关的生活、学习、交往等各种事情,父母不应主观决定,一定要与孩子商量,给孩子以自己思考、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
  2.善于沟通――
  1)倾听的态度:父母要树立经常与孩子对话与沟通的意识。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有话说就好,不要有什么框框。不局限于学习方面,父母对孩子有兴趣的事物,力求要比较了解,在共同游戏、活动中,更好实现心理沟通。倾听是相互的,父母也可把自己的烦恼和难题讲给孩子听,请孩子帮助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使孩子懂得父母的疾苦和工作中的艰辛。
  2)多样化方式:善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探索语言的魅力,寻求多样化的渠道。例如,每天亲子交流,平均不少于20分钟,可运用网络、对话、共同游戏、活动、录音、录像等手段,尽量以孩子喜欢的方式,用于日常的亲子沟通。
  3)顺应的原则:对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可水到渠成;防止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以孩子面临的问题,孩子关注和有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实现沟通对接。原则是――
  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4)观察与研究: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孩子关注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父母应注意观察、认真对待,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提倡给孩子写《成长日记》,亲子一起写也可行,实事求是,有案可查;避免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地对待孩子。
  5)接纳与包容: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孩子能说出来就好,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要接纳孩子的现实,无条件地爱孩子,耐心等待孩子的积极行动。父母对孩子,要有包容、宽容的态度;对于孩子“恨铁不成钢”的传统观念,应该重新认识,并尽量避免。父母的所谓“恨铁不成钢”式的情绪化宣泄,往往会产生对孩子评价的片面性,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将孩子当作“出气筒”,容易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协议式教育:在亲子之间善于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倡“教育协议”的家教方式,来探索适宜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以达到帮助孩子成长、促进人格健康的目标。通过制定亲子协议,孩子和父母分别承诺自己在近期(2、3个月或一个学期)要达到的目标;不用太多,每次有二、三个比较容易做到的小目标就可以,写出文字开诚布公,然后各自签名。有了协议,就要言行一致,相互监督,认真记录执行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学会自律和自强。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相互沟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积极探索,学会尊重,善于沟通,两代人共同创造追求家教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