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儿童资源网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2.对孩子无情一点
  我们不让孩子做事,孩子体会不到做事的辛苦,自然也难以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里大扫除、做饭、收拾房间、采购等家务事,父母分给孩子一部分,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体会工作的辛苦和快乐,有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肯为家庭付出的美德。
  3.和孩子一起尽孝
  当家长既是父亲也是儿子的时候,不但要尽到对儿子的抚养责任,还要做到为人子的孝顺义务。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去父母膝前尽孝道,那么你不但尽到了孝顺的责任,同时也培养了下一代的孝心。
  孝顺父母,不见得是什么大事。经常探望父母,做了可口的饭菜给父母送一些,天冷了叮嘱父母注意添加衣服,天热了给父母安装一个空调、送去一个西瓜,自己工作取得了成绩跟父母说说,等等。这些孝行,家长做的时候孩子就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有一名9岁的孩子非常孝顺。爸爸腿疼时,会给爸爸捶腿,好吃的东西会给爸爸、妈妈留一份。在家里,会经常帮妈妈拖地、擦桌子、刷碗什么的,而且做得特别认真、仔细。
  每次去爷爷奶奶家,看到爷爷正在拖地,就会说:“爷爷,你休息一会儿,我来拖吧!”看到屋子脏,自己就主动扫地。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了,孩子和父母到医院给奶奶送饭,爸爸给奶奶喂饭的时候,这孩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休息一会儿,我来喂吧!”感动得奶奶都流眼泪了,连连说:“看到我的儿子、儿媳、孙子这么孝顺,我这病就好了!”
  4.自己带孩子,不啃老
  很多小夫妻,为了自己清闲,把孩子全托给了爷爷奶奶。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好不好先不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父母工作一辈子,很辛苦,老了本该有自己的老年乐趣,却被孩子拴住,实在是无奈。
  有的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种“啃老”行为其实是在“手把手”教孩子将来不孝。
  孩子可以偶尔托给祖辈照顾,但是父母不能撒手,全托给爷爷奶奶,更不能把养孩子的经济花费放到爷爷奶奶的肩头。
  智慧6 发挥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力
  《弟子规》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弟子规》说,一切父母喜欢的东西,必须努力准备齐全;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小心谨慎地除去。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力。
  父母是孩子最近的影响者,孩子常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经过多次的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所以,父母赞成的、喜欢的东西,孩子会努力去实现,家长不喜欢的东西,孩子会有所顾忌,即便是孩子进入逆反期,外在形式上他们在反抗父母,但骨子里也没有脱离父母的影响。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有一位普通的妈妈,她收入不高,每个月的工资除去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费、书本费等,就没有什么剩余了。但是母女两个的生活质量却一点都不低,女儿走在同学中间,一点都不寒酸。女儿衣着时尚干净,性格活泼,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知书达理。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这个女孩生在富裕的书香门第。
  这位妈妈很要强,丈夫走后,她就下定决心不能让女儿因为失去爸爸而变得可怜兮兮。没有从事过什么家务的她,开始学习缝纫、插花、装饰,几十平方米的小屋在妈妈的努力下,温馨而美丽。
  为了省钱,她从市场上买来各种零布头、服装厂淘汰下来的不时兴的衣服,耐心剪裁、拼接,做成沙发套、窗帘、桌布、各种玩具和女儿的衣服。
  虽然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却把女儿打扮得小公主一样漂亮。妈妈的工作并不轻松,还要照顾女儿的生活、学习,她只有抓紧晚上的时间做这些针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