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建议五:教育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良斌6岁那年,收到了2000元压岁钱,妈妈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要求良斌每月在自己的账户上存10元。妈妈要求良斌每次花钱不能超过10元,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必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小礼物。给良斌设立账户后,妈妈还给了良斌一本小册子,告诉良斌如何充分利用账户。良斌妈妈认为,让孩子对自己账户的存款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在买东西时,也会精打细算。良斌每天都会花5元钱,其中2元是车费,2元是餐费,1元是零食费。有一天,良斌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学校小卖部的干脆面太贵了,这样吧,你帮我在超市多买几包,我付你钱。”妈妈一听,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了?于是高兴地替儿子买了5包干脆面,每包便宜2毛钱,儿子省下了1元!一周后,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先出钱给我买一箱吧,这样更便宜,我每周把钱还给你。”妈妈又同意了,结果每包便宜了3毛!现在,14岁的良斌已经有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了,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开支,可以随取随用。妈妈又为良斌办了一个储蓄卡,让良斌自己去银行取款机取钱。这让良斌感到自己长大了,他非常珍惜每次取钱的机会,妈妈规定每次只能取50元,而且要求他必须在月底保证储蓄卡保证收支平衡,如果他不顾一切用光钱,那将取消他使用储蓄卡的权利。其实良斌已经不会乱花钱了,因为他从小就习惯控制自己花钱了。比如,良斌每天有买报、读报的习惯,以前他喜欢买很多报纸,实际上感兴趣的只有一个版面或一篇文章。后来,他给自己规定买报费用每天不能超过2元钱,长期下来,他知道哪些报纸组合能满足自己最大的阅读愿望了。
  【理财专家建议】:在孩子4至10岁时应帮助其掌握理财的最基本知识,如消费、储蓄、给予等,并进行尝试。这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一个最好时期。有些投资能力的父母则倾向于让孩子参与投资,使钱生钱。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王先生有一个10岁女儿和一个8岁儿子,两个孩子每年的压岁钱都达1万元。王先生在与子女沟通后,每年都结合两个孩子的压岁钱进行投资。他说投资所开的户名是孩子的,每年年底时,他都会告诉孩子目前的投资情况,让孩子分享投资理财的经验。专家表示,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建议六:要花钱,自己挣。一位妈妈向人谈过这样一件事:她刚上小学的儿子很想参加一个小记者班,她就为儿子交了学费。某一天,小记者班将要到户外进行采访拍摄活动,儿子兴致勃勃向妈妈要活动费,可是这位妈妈却很郑重地告诉她的儿子:“要去参加活动,费用自理!”儿子一听就傻眼了,“我的压岁钱早就用光了呀!”于是,这位妈妈就开始诱导他:“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家务活了,要不这样,从今天起,你负责饭后洗碗,每次的报酬为1元钱,怎么样?”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太想去采访拍摄了。接下来儿子就正式上岗了。考核制度挺严厉的,因为打碎了碗是要罚款的!这机械而繁重的活让他感到很不适应,可是他为了攒钱,还是坚持了下来。尽管其间他曾抱怨过工资太低了,这位妈妈就向他分析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技能就可以做的,所以报酬低。但是如果你做的事是需要动一些脑筋,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做到的话,那么报酬就会高起来的。这就需要你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终于他攒够了钱参加活动去了。然而,在购买胶卷的问题上,他与妈妈又发生了争执。他执意买了一卷36张的,而没有听从妈妈的劝告买24张的。结果,冲印的时候,自己的钱不够了,只能借了。他有点难过,因为辛苦赚来的钱这么快就用光了,而且还不够用。这时候他“总结”说:“其实那么多照片很多都差不多,拍出来也是重复,还要浪费冲胶卷的钱,早知道我应该买24张一卷的!”国外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自力更生。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父母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孩子只有在使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时才会比较珍惜。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和工作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要获得报酬,你就得工作。只有工作,你才有工资用于买吃的、穿的以及支付水、电等家庭必要开支。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后,父母可以建议,如果他们能在自己的义务之外做一些额外的家务活,父母可以给他们开工资。双方协商一下,就工作报酬、完成的期限及质量达成一致。一旦孩子完成了工作,报酬就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