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儿学习习惯之一——数学篇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老师非常敬业,及时的给孩子们归纳总结,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孩子做题在精而不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提高成绩,女儿非常崇拜老师,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非常高,老师经常鼓励表扬女儿,女儿学习的兴趣一直保持着高昂,也迅速的建立起自信心。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做保证,我注意培养孩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按照老师传授的几方面不断的强化孩子形成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要求孩子抓住预习、听课、练习几大环节,在内容上要求孩子首先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学习数学概念,要求孩子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学习定理公式,要求孩子紧紧抓住定理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数学解题实际上是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孩子善于归纳总结,思维活跃还要条理。总而言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培养孩子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感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并不断的总结归纳的能力。而这也是孩子学习知识时最终必备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需要家长不断的强化,强化不是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题,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解决。女儿初一时,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缺点暴露无遗,每次考试总是因为马虎存在失误,老师为了改掉孩子的毛病,要求孩子每次考试时认真审题,把重点词语画上点,减慢解题速度,验算时换一种方法检验。草纸也要规范工整的写,答题步骤更是严格要求。在一年半的数学学习中,女儿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女儿小学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比较晚,尤其空间几何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几何时一些较难的题存在困难,也一度的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不如一些男孩咱聪明,我当时也觉得女儿不属于智商超长的孩子,经过看书和咨询数学老师我明白不是智商超长的孩子就能学好数学,习惯和思维能力决定着孩子最终是否成绩优秀,我因此坚定了孩子之所以对一些疑难题发怵,主要早期开发不好,接触题型少,思维训练强调不够,让孩子多做类型题,归纳总结,慢慢的女儿也有了自信心,勤奋可以弥补不足。另外现在的教辅材料铺天盖地,家长切记不要让孩子囫囵吞枣的大量做题,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一本适合孩子的练习册足够。抓住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是稳步提高的秘诀。避免孩子因为时间不够而蕉头烂额,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思维能力才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关键,才能让孩子成绩稳步提高。一般来说陪孩子走过初一,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基本形成了,以后家长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陪伴,把握方向,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可以了。
现在女儿已经基本的自己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预习、课堂、必要的习题训练是女儿学好数学的几个关键环节,兴趣+方法+坚持是女儿成绩优秀的保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可见兴趣的关键。当然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也非常重要。
这些是我培养女儿学习数学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期待更多优秀家长提出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