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教育孩子:财商比智商更重要
15岁那年,司徒炎恩在父亲的帮助下组建了一个共同基金,他拟了一份关于共同基金的公开说明书,简明列出基金投资策略及风险,每股成本及预期的回报率,这个新的投资基金就命名为“司徒炎恩基金”。
经过努力,这个基金集资33000美元,全部投入股市。以华尔街的标准,这不算什么大数目,但司徒炎恩认为,有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你如何投资,看股票的回报率有多高。
从第一年开始,司徒炎恩基金每年的回报率就在30%以上;到1993年,基金增长了38%。1994年是华尔街惨淡萧条的一年,许多股票惨跌,大多数投资人只求保本,但司徒炎恩基金收益率仍达到33%。
后来,《华尔街日报》专门采访了他,并在头版报道了这位华尔街小神童,他们说司徒炎恩的表现使得华尔街股票投资家脸上无光。在这之后,他接到了无数电话和信函,很多投资人都要给他提供资金,让其代他们炒股,这样一来,司徒炎恩基金达到了100万美元之巨。世界各地的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对他发出邀请,有的邀请他去讲学,有的邀请他当顾问。
当然,像司徒炎恩这样的少年天才,智力因素对他成为一个华尔街小神童起着很大作用,但IQ(智商)这种先天遗传因素并不是我要强调的,我真正要强调的是FQ(财商)。我们可以看到,司徒炎恩在股票方面刚刚表现出一点天赋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对他进行了目的比较明确的培养。恰巧父亲所擅长的又是金融证券领域,这种财商的培养效果就比较显著。
撇开这样特殊的例子不谈,就是普通人家,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教孩子学会如何赚钱,已经不是成功或成名的期望,而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
我在美国生活的那几年,发现美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财富概念的普及和教育,教会他们学赚钱、学理财,所以他们的小孩子从小就很精明。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长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个个都像公主、王子一样被宠着,从小就打工的事情根本不可想象,连大学生打工都是极少数。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的价值观指导,那么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5)
精明的美国人:孩子财商这样培养
“财商”已成为继“智商”和“情商”后人们关注的焦点。精明的美国人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财商”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送玩具不如送股票
劳拉·舒尔茨的儿子最喜欢吃麦当劳。他7岁那年,劳拉送给他一股麦当劳的股票,赠送股票的数目逐年增加。每次收到麦当劳的年报,劳拉的儿子都会仔细阅读。劳拉说,这些股票不会像随买随扔的玩具,儿子从股票中学到的东西将伴随他一生。
9岁炒股
帕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在12岁生日时得到了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很快通过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瑞安决定用这些钱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财经类报纸。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的股票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也开始投资股票。
上网学拍卖
利用互联网给孩子一些投资的知识和意识,是盖瑞·古川的想法。盖瑞收到了4大盒皮卡丘卡片,因为他持有卡片制造商的股票。他告诉两个孩子:“皮卡丘的卡片现在卖得可火了。”孩子们脱口而出:“我们把它们卖了吧。”随即,孩子们在网上拍卖了这些卡片,最后以2000美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