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儿童资源网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建议三:引导孩子预见事物的后果。许多孩子往往比较冲动,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后果,而且由于孩子经历比较单纯,能够预见到的后果往往与成人能够预见的不一样。这时候,父母可适当指导孩子,如果孩子无法跟成人一样思考,父母不妨让孩子尝试一下,结果肯定会出乎孩子的意料,这时,孩子就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9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带他去商店。大卫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一双带皮毛的漂亮皮鞋,非常喜欢,就吵着要父母买下来。母亲同意了,但是父亲不同意,因为这是一双木头做的鞋子,不适合孩子穿。大卫哭闹着执意要买。父亲想了想,就对大卫说:“我可以答应给你买这双鞋子,但是,你要承诺,买了以后你必须穿这双鞋子,否则我就不给你买。”大卫想着可以买自己心爱的鞋子,高兴地答应了谁知,鞋子买回来后,大卫才发现穿起来会“喀哒喀哒”作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又鞋子,脚会很累。现在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不让自己买这双鞋子的原因,自己确实太虚荣了,现在穿这双鞋子简直就是受罪。这个时候,大卫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虚荣,他甚至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要能不穿这双鞋子。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强迫你去穿这双鞋子,但是,你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虽然父亲没有强迫大卫再穿这双鞋子,但是,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大卫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建议四: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列宁8岁那年,有一次,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带着他去阿尼亚姑妈家做客。列宁当时非常活泼好动,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当时,谁都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列宁因为害怕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所以也跟着大家说:“不是我!”但是,列宁的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因为,小时候的列宁太好动。怎样对待列宁隐瞒真相的过错呢?要不要当场揭穿他呢?列宁的母亲仔细思考一下,她觉得应该了解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不诚实的行为有所认识,同时要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并针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对儿子进行启发,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反省能力。于是,母亲没有当场指出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她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果然,母亲的沉默让列宁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一直在做要不要告诉母亲的思想斗争。终于有一天,临睡前,母亲走到他的跟前,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但还是没有说话。列宁受不了心里的自我谴责,突然失声大哭起来。他大声对母亲说:“我骗了阿尼亚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就是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不直接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急于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进行冷处理。同时,父母要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表现出沉默、静候的状态,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一段时间后,再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建议五:让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许多父母往往喜欢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对的。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心,更使他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出什么差错都不想想自己的问题,总是责怪别人,于是想着应该让孩子学会找找自己的责任。有一次,儿子要在周六去参加学校的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平时,儿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又善于动脑筋,这个比赛取胜的可能性太大了。周五晚上,儿子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后就去跟同学踢球了,然后看电视、读课外书一直到11点才睡。周六早上,每次都要睡到9点多才起床的。这天,妈妈硬着心肠不叫他,结果,儿子果然9点才睡醒。等儿子赶到学校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由于儿子迟到了快一个小时,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儿子回家后非常沮丧,责怪妈妈没有叫他早点起床,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失败了。妈妈却对儿子说:“儿子,你明明知道周六要去参赛,为什么不早睡?妈妈周六要去加班的时候,有没有要求你来叫醒我?你总习惯别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是,别人是不可能一辈子提醒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做错事后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做错事就会自我反省,只要他错了一次,就很少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