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成绩,更要爱孩子
◎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为了孩子好,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可是孩子不愿意上,父母很生气,批评孩子,没用;打骂孩子,依然没用;最后孩子烦了,说几句顶撞的话,甩门而去。气得妈妈大哭道:“真是太伤我心了,我这么爱他,他却这样气我!”这种抱怨和沮丧的声音相信在生活中我们都听见过。
“父母是为孩子好吗?”对于这个问题,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可是有些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到很有压力,有时候甚至感到痛苦,孩子难以承受父母的爱。所以他才接受不了父母的“爱”。
所以,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就必须考虑孩子的感受,给孩子需要的爱。如果孩子不愿意上特长班、兴趣班,就不要逼孩子去上,而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氛围,这样孩子才会快乐,才会感谢父母,才会明白父母是真的爱他。
◎可以反对孩子的表现,但不能否定孩子本身
当孩子不小心闯祸时,父母会不高兴,会责备孩子,可是责备的时候往往不注意措辞,动不动就说:“你这个讨厌的孩子,你又把杯子打碎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真是笨蛋,气死我了!”
孩子打碎了杯子,需要父母的教导,可是父母教导的内容却是:孩子你很讨厌,你很笨,我很生气。试问,孩子听到这样的教导,会认真接受吗?要是你,你也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这种教导否定了你的人格,忽视了你的感受,是不尊重你的表现。
同样,孩子也能感受到这种伤害。这时候,孩子就会怀疑父母是否真的爱自己,一旦他认定父母不是真的爱自己,就可能表现得更糟糕。正确的做法其实只有一句话:“下次小心点儿哦,要把杯子放在桌子中间,这样,才不会打碎。”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定然不会生气,而是会牢记教训。因为父母淡化了他的错误,指出了他下次应该怎样做,而且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以此为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的错,告诉孩子怎样避免犯错,而不是否定孩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