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成长历程给中国家长的启示
■担任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
之前,宁铂、魏永康、王思涵等知名的十来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最为困惑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断层。
而对张炘炀来说,和同学们的沟通并不是问题。他与系里面的同学相处得非常愉快,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喜欢他。常和他坐在第一排上课的四个女生,甚至当上了他的四个“姐姐”,课上课下总在一起玩,让班里的好多男生羡慕不已。当然,炘炀也常和与自己同龄的教师的孩子一起玩,毕竟,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更多。对炘炀来说,早习惯了与年纪大的同学相处,这也算是他成长中的“必修课”了。所以,活泼外向的炘炀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可爱的“小不点”和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也是各种活动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他来当,万圣节晚会上最出风头的也是他,跑来跑去非常显眼。
张炘炀在学校食堂打饭
独立生活能力上的进步应该是炘炀入学后变化最大的地方。从入学起“重返校园”的张会祥就有意识地培养炘炀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他每天带着炘炀在校园里散步,让炘炀尽快熟悉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场所。炘炀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去上课,不需要爸爸的护送了。此外,像洗脸、洗脚、洗袜子、打饭这些以前都由爸爸一手包办的事情,炘炀也可以自己完成了。炘炀还很喜欢记路名,现在他对校园附近方圆几公里内有哪些重要建筑物、高校、超市,坐什么公交线路等已经一清二楚。
母亲眼中的炘炀也变得懂事了。为了照顾炘炀,他的父母都做出了牺牲,父亲张会祥“带薪陪读”,母亲吴慧娟则从盘锦老家调到了离天津很近的廊坊任教。所以,上学时每个周末炘炀基本上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妈妈团聚。炘炀甚至还在父亲生日到来时和妈妈商量着怎样给爸爸一个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因基础差,大学计算机课只考了61分
培养出10岁上大学的炘炀,张会祥的成功经验让众多家长羡慕。所以,他也跟着儿子一起出了名,不仅走在路上老是被人认出来,还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帮他出书。
更有甚者,还有些大款开出高价,请他前去把自己的孩子“点石成金”,再指导几个小小大学生出来。对于这些找上门来的热闹和发财机会,张会祥全都拒绝了。因为他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炘炀身上,儿子能顺顺利利地大学毕业,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
当然,对于教育炘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憾或者说是外人看来的教训,张会祥也未否认。从炘炀迄今大半年的大学经历来看,频繁跳级对他还是有影响的。比如,第一学期炘炀的大部分科目成绩相当不错,自己拿手的两门数学课程的成绩在全班乃至全系都数得着。之所以没能拿到奖学金,主要是只考了61分的计算机课拉了后腿。
对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讲,上网、QQ聊天、网游、BBS等网上冲浪早在中学时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了。大学的计算机课,自然难不倒他们。而对10岁的炘炀来说,上学这四年多来,主要精力都在忙着学习新知识不断跳级,闲暇时还要多看书以求博闻,当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投入在电脑上了。同样的原因,语文、政治等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思维深度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科目,对他来说就远没有数学、外语那么得心应手。高考时,炘炀的语文得分只有74分,作文尤其成为他得高分的“瓶颈”。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跳级频繁的小大学生身上都曾经出现过。毕竟,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人为缩短学习和成长的年限,“神童”们虽然不缺少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显性知识,却缺少了课余时间积累出来的隐性知识。
■如何培养超常儿童,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
来自湖南的魏永康,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因自理能力低下,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而中途被勒令退学。
宁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名“神童”,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最后竟落得出家收场。
正是因为以往这些“神童”的悲剧,使人们对张炘炀的高考成功评价不一,尤其是在教育界,颇有老师们担忧这是一种揠苗助长。
很多老师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张炘炀父亲独特的教学方式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里,更需要孩子自己思考、研究,有的老师还认为,人为掐断这些“神童”们从少儿到青年的正常成长规律与周期,让他们在人工“温室”里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抵触情绪。而这些儿童的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大,进入成年人的世界自然难以沟通。
据统计,儿童整体中有3%左右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他们智力水平远远超出了生理年龄,但心理发育远不成熟。超常教育实际是缩短了人的成长过程,但这种缩短必须按照人本身的规律进行,人要成长、要经历的事情必须要经历,不能用一方面发展取代了多方面发展。
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在培养目的上的功利性让人担忧,而另一方面,超常教育土壤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其实,从这些小大学生们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对于如何继续培养张炘炀这样的超常儿童,我们的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模式化的批量生产,单个接收特别的学生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挑战。
所以,怎样给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散养”,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链接
造就天才儿童各国方法不同
美国为不同年级天才学生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美国立法规定,天才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美国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基本上所有公立学校都开办了“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
以得克萨斯州为例,该州法律定义的“天才”包括:超常的智力、创造力、特殊学术能力、领导能力、艺术能力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至2004学年,加州12年级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和中学)总共有630多万学生,其中有超过47万人被鉴定为各类天才儿童;当年加州用在各种“天才教育”项目上的费用共有4.95亿美元。
天才班的老师必须接受正式的职业培训,掌握和了解天才儿童的性格和需求、天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等。英国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
英国设立了9岁、13岁和18岁三个等级的“超常生国际水平测试”。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制定超常生培养的计划和政策。全国语文和数学战略局鼓励学校为学习成绩在前5%至10%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教学计划。家长和学校可以随时为学生报名,申请参加此类考试。印度广设立天才儿童学校,已录取16万学生。
目前印度共有500多所“天才儿童学校”,专门面向9到16岁的印度农村的超常儿童。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天才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统一进行2小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分为3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
截至2003年底,印度的“天才儿童学校”已经录取了16万学生。
■记者手记
见过张炘炀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小大学生的快乐。应该说,张炘炀的大学生涯才刚刚开始,众人担心的那么多问题还没有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大学生身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