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挫折抵抗力
* 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 失败长的什么样?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心理学家建议你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在纸上画个圈代表失败,在圈的边缘拉出一条条线代表失败产生的原因。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做这种失败分析的关键在于让孩子看到:那些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我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而不是“我比别人笨。)
* 给“努力”一个A+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他正视失败同样重要。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让400名小学一年级生参加了一个考试,然后对所有孩子都说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表扬孩子成绩的时候,科学家采取了不同的说法。他们对一些孩子说:“你很聪明,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 而对另一些孩子则说:“你很努力,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
几天之后,这些孩子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科学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成绩不如上次好了。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因为“很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还不够努力”。而那些因为“很聪明”而受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缺乏对失败的忍受力,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我笨”。
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幅拼图,你应该告诉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终于成功了。”而不要对他说:“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你表扬的方式,就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 鼓励帮助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往往也是非常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照顾和帮助他人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的好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博士在对700名出生贫寒的孩子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时候就很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发现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小孩子则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瓦尔纳博士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关键在于你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
建议1--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2--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3--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4--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
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建议5--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建议6--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建议7--小动物带来的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建议8--温馨的家是快乐的田园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建议9--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