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家长该做些什么?

儿童资源网

孩子的学习家长该做些什么?


  如果他的基本心态是让我试试,他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做这件事,做不完你别怨我,他就事先找理由找退路,他的知识增加及其缓慢,能力识增加及其缓慢。
  这个世界上事情没有能不能的,只有想不想和敢不敢的。只要你敢说我一定要,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情,任何不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家长在家里必须把孩子推动道第一种心里状态—我能。面对每天学习任务,就我能这种心里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信心。
  自信心该怎么培养呢?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3、培育孩子的兴趣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成绩提高就是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下苦功夫拼搏。毕业年级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苦一年乐一生,值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分秒必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习就是:苦、苦、苦;拼、拼、拼!大量地做习题,无休止地练习,弄得孩子们筋疲力尽,年复一年的如此拼搏,孩子觉得学习生活就是“苦海无迹,没有岸边”。总之,对孩子要抓紧,紧上加紧,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是成绩往往不尽人意。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自己没把孩子抓紧吗?不是,孩子不愿意学吗?不是,教师水平低吗?也不是。是什么?是我们严重地违背了规律!我们违背规律,规律就惩罚我们:认真听讲了,孩子还不会;作业完成了,孩子考试还是不会;请教家,指导孩子认认真真做了很多很多的题,学习成绩就是提不起不来!
  没有乐趣,没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把学习搞好,孩子迫于压力,只能去是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习就是无比痛苦的事情,都快累死了,孩子还是三流的学习者,根据实践和调查,90%的学生是使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好成绩不是刻苦出来的,而是情趣快乐出来的!兴趣很重要,历届高考状元都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才能深入进去,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善于观察寻找孩子的小小成功点,及时加以表扬与鼓励,有时可以借助(求)孩子佩服的人去表扬与鼓励你的孩子,如果孩子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就可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就可能轻松而愉快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人的兴趣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学生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或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不理想时就容易消极,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要教育孩子: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每个人奋斗过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陈景润没有完成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但他在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的结果,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面对难题。挫折产生疑问,解疑的过程提高能力!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他的理想是否实现,而在于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
  4、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信任孩子
  孩子自己也会因为怕成绩不好、考试失常等,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加大。所以,更需要父母能够以平和、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和多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聪明和良好表现都是知道的。同时,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父母很信任他,相信他能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使孩子能够轻松、平和地面对大考。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信任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地强化、灌输只会使孩子被动地接受,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杰作”,孩子的性格、神貌、语言和行为,无不留下父母的“痕迹”。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及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家长教育,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真正教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