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
向学生解释惩罚的原因,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当犯错的学生听到老师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行为为什么错误、会产生哪些有害后果时,他们常常会受益匪浅,并且在以后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五
孙云晓说,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我在失败之后的反思便让我刻骨铭心。
有两三年的时间,我常常晚上睡不着觉,躺在床上,脑子里翻来覆去重现白天的教育场景,那些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脑子里呈现。我问自己:我究竟错在哪儿了?如果这些事情让我再经历一遍,我该怎么说,怎么做?如果当初我对那个孩子不是那样说、那样做的,结果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一些……
反思是痛苦的,最痛苦的莫过于当你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时,再回想当时的场景,犯了错误而不自知,不听老人言、刚愎自用、无知者无畏,那是怎样的一种羞愧啊!当惩罚来临的时候,我无处可逃,只有面对。
后来再做班主任,我就驾轻就熟了。我对孩子依然温情,但是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原则,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会严厉地惩罚他们,我深知,“小慈乃大慈之敌”。而惩罚之后我对他们的关爱也是发自真心的,对处于痛苦中的孩子来说,它们显得弥足珍贵。
六
许多年轻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第一个念头就是向别人讨教。我以为,这不是正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在专注而深入的思考之后才可能出现。
网络上有一句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意思是说,如果犯了错误,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年轻班主任工作缺乏经验,常常会因为过于草率而犯一些错误,当这些错误发生的时候,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便是这些错误爆发的时候。
累积的错误,迟早是要爆发的。
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成大事者,一定得经过磨砺。失败和惩罚就是对人的一种磨砺。
我曾经鼓励一名不懈努力却进步不明显的学生:“在上帝的眼里,每个人都是一个苹果,每一个苹果,上帝都要咬一口。如果你感觉痛了,那是上帝在咬你的缘故;如果你痛得厉害,那是上帝特别偏爱你的缘故。”
因为偏爱你,所以才会让你痛得厉害,才会惩罚你更严厉。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享受惩罚。我们可能常常不知道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但是通过失败,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不成功的做法是什么。做错事会受到惩罚,但正是因为受到过某些惩罚,我们可能犯的错误才会越来越少。谁说惩罚不是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