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需要配合学校教育
作为家长,要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善于从现象探寻本质,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为孩子的思想把好舵。家长不可“只养不教”,简单的以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把孩子送入了学校就百事大吉,要知道,相对于物质需求,现在的孩子更渴望心灵上的理解与尊重。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家长任重而道远,平时应该多学习孩子的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性格纠正,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及宽容大度、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适当进行挫折锻炼,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使他们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从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还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孩子更容易养成乐观精神,长大后,他就会笑对人生。
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在孩子的点滴进步中感受教育孩子的快乐,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