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我们频频听到孩子无辜受伤害的消息。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那些让妈妈们感到恐惧和难过的事件,那些无辜孩子的伤亡数字背后,不能不引发社会和妈妈们的集体思考——也许,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逃离危险的本领,是我们让孩子免受伤害的好办法!
口述:你的宝贝遇到过危险吗?
陌生人拐带
茜茜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独自在小区门口买饮料,有一个男人走来向她问路。这个男人问完路,说自己是搞科学研究的,问茜茜愿意不愿意回答几个问题。茜茜对“研究”“专家”这样的词很崇拜,就高兴地答应了,这时这个男人邀请茜茜上车聊,说外面太晒,要请她进去喝饮料吃糖果。聪明的茜茜意识到危险,就赶紧大声说:“我不去,不认识你,我要回家!”幸亏家门口的小卖部老板也认识茜茜,也立刻大声说:“茜茜,别乱跑,赶紧回去!”
危险游戏
有一次单位同事聚会,在同事家一个带露台的别墅里玩。午饭后同事们打起了麻将,就让三个六岁的小姑娘自己玩了。结果等一局牌结束去看看她们时,八个大人都吓掉了一半魂:三个小姑娘,一个平睡在露台的栏杆上,一个走在栏杆外的下水道上,还有一个正从栏杆处往外钻。大家还都不敢大声叫,怕一叫她们一惊就掉下四楼去了。只有慢慢地稳住她们,让她们不要动,然后一个个冲过去把三个孩子抱进露台。这一吓大家玩的心思也没了,想想要是出点什么事还不后悔死啊。
电梯故障
儿子四岁时有一天上电梯,他刚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怎么也打不开,而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爸爸立即喊了一句:“乐乐不要着急,按4,在4层等爸爸!”紧接着,我们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告诉我:“妈妈,我都着急了,我带着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没哭,我勇敢吧!”
点评:虽然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作为孩子的妈妈,当你看到这惊险的一幕幕,是不是也觉得心惊肉跳了呢?的确,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新鲜好玩刺激的事情,但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我们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判断和处理危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游戏和故事,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案例:那些成功逃生的孩子
幼儿园惨案让天下妈妈们揪心,但在无辜孩子的伤亡数字背后,还有这样一些孩子让我们关注,带给我们启发。
2004年8月,暴徒在北大幼儿园班级里挥舞凶器的时候,有一个孩子机智地藏进窗帘后面,毫发未伤。
2004年9月,苏州一幼儿园发生歹徒砍杀幼儿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有几个孩子躲在桌子底下,逃过了歹徒的凶残暴行。
2008年4月,汶川大地震。震区安县桑枣中学的学生因为校长经常组织疏散演习,孩子们在老师的指令下迅速逃生,无一伤亡。在其他学校,逃生的孩子大部分是平时看来很淘气,身手十分敏捷的孩子。
启示:面对危险 不让孩子当英雄
不管《小鬼当家》多么有趣,多么充满了儿童式的英雄主义,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在2~6岁之间,他们几乎没有防卫能力。
在孩子童稚的世界里,也许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危险。歹徒来了,举起了刀,孩子或许会以为是玩游戏?坏人侵犯,孩子或许认为是一种亲密的游戏?及至惨案发生,孩子是出于本能有所躲避?还是缩在一角,惊恐嚎哭,任人行凶?
人世间的灾害常常是突如其来,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增强防卫意识则是我们的必修课。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是不能被赋予成人应承担的责任的,过去那种“往前冲”、做“见义勇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较片面,没有顾及少年儿童的特点。相反,教给孩子大叫、求救、跑掉、躲避,而不是让孩子盲目反抗,才是适合孩子的安全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