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六一相同的快乐

儿童资源网

不同的六一相同的快乐

  对孩子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期盼六一儿童节的到来,“送礼物、搞活动、去游玩”,这些传统的活动是否还能满足孩子的心愿?日前,记者走访了三个家庭,了解两代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的愿望。家长不妨再跟孩子一起回忆下你记忆深处的那个“六一”,或许,当年那份小小的快乐依旧能感染现在的孩子。
  家庭1
  爸爸的记忆:一个红鸡蛋兴奋很多天
  黄玉华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生于上世纪60年代
  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那会儿在幼儿园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发红鸡蛋,专门染上红色。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鸡蛋,但拿到这个礼物我们特别兴奋,舍不得吃,把鸡蛋带回家给家长看。
  此外,还会有一些小礼物,比如糖果、小花,但非常少。幼儿园阶段的“六一”,我们常常要表演节目,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化妆,每个小朋友的脸蛋都红红的,总之,开心坏了。在小学阶段就有游园活动,猜谜语、吹蜡烛,虽然奖品都不值钱,只是一块橡皮或者一根铅笔,但足以吸引我们去积极参与。
  儿子的愿望:关心比礼物更珍贵
  张新楠学生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中生
  小时候过“六一”也很希望得到家长的礼物,记得有一次“六一”,从外地回来的叔叔送给我一份小礼物,爸爸妈妈却疏忽了这个节日,忘记了这个“重大举措”,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好多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礼物不再是“六一”的唯一节目,“陪伴”对于我来说是更重要的。
  爸爸妈妈平时对我的关心就很到位,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期盼“六一”能带给我特别的东西。我身边有些同学,长期住校,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六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时刻,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在那一天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买礼物、逛公园……可等节日一过,一切又恢复到“冷冰冰”的状态,孩子会感到失落。
  现在,主要是小学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过“六一”,其实,作为初中生和高中生,我们还是很怀念这个节日的,因此,每到“六一”,大家也都会互相发短信祝福一下,或者自己组织一个小型的“六一”活动。如果学校能充分考虑到初、高中生对“六一”的怀念,能满足一下我们的愿望,我想,这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记者手记:
  六一,快乐就好!
  上代人谈起“六一”,留在记忆中的是:物质贫乏,精神快乐。而现在孩子对“六一”的感觉却是物质丰富,寻求更多创意。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六一”,只要能为孩子们带来快乐就行。
  在这一天,如果学校能彻底消除学习负担,就让孩子自由展示;如果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小主人,充分行使自主权,将会给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上明亮而快乐的一笔。
  家庭2
  妈妈的记忆:省一月早餐钱买排球
  李妈妈职场人士生于上世纪70年代
  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礼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奢侈的东西,尽管如此,但在那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还是想方设法要得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得有一年,哥哥特别想要一个排球,因为邻居家的孩子有一个,我们只能偶尔玩玩,非常羡慕。可是我们不能开口向家长要,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于是,哥哥就和我商量省下早餐钱去买一个排球,当做珍贵的“六一”节礼物。
  整整一个月,我们兄妹俩是饿着肚子去上学,虽然空腹很难受,可一想到那个诱人的礼物,也就坚持下来了,终于攒够了钱。那天中午,我和哥哥兴奋地从海珠路走到北京路去买排球。那会儿年龄小,步子小,感觉走了很长时间才到。当我们捧着那个心爱的礼物回家时,家长才知道我们为此一个月没吃早餐。气愤、心疼、难过的心情可能都有,只不过一切都默默地过去了。
  现在孩子的物质非常丰富,家长们却常常为送礼物犯愁,不知道该买什么给孩子,因为,孩子的确什么都不缺。说老实话,对于孩子今年的“六一”礼物,我还没想好,一切以方便、快捷为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