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吗?
专家观点:多理解多鼓励以身作则
“我们平时管的也挺严,可是孩子就是不听话、不学好,我们该怎么办啊?”采访中,樊小燕称经常会有家长向她提出这样的问题,随后她又为记者设想了几种情形。
情形一:孩子考试只考了60分,家长勃然大怒:“我们平时这么忙、这么累为了什么?你考这么少对得起我们吗?看看人家某某考了满分,你怎么就考不到呢……”很难想象孩子经常这样挨父母训斥的情况下,此后成绩会有所提高,因为父母这样的批评会让孩子认识不到自身的重要性,会觉得自己应该为父母而活着,有的甚至对父母话语中所提到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甚至是反感和憎恨。
“宝宝,这次你虽然只考了60分,但妈妈相信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你下次一定会考的比现在好,对不对?妈妈知道宝宝平时很用功,只要宝宝再努力、再细心一点,也会和某某一样考满分对不对……”如果换成这样说呢?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会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情形二:家长或老师平时经常教孩子要有“爱心”,可是现实中遇到乞丐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时,有的家长会带孩子远远走开,有的甚至会嘲弄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能指望孩子从父母或老师口中真正理解“爱心”的含义吗?父母只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心理。
……
樊小燕告诉记者,要问如何教育孩子,其实这是一门大学问,永远都没有一个精准的准则。父母只有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多深入孩子内心为其着想,多理解孩子,多鼓励孩子,并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份合格的“上岗证”,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